“小小鳥”奇怪的“早戀”(2/2)

這麽大,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就是現在,媽媽還是每天早上把衣服放到床頭上,每天晚上給我不知道做什麽吃的才好。爸爸更是不知道怎樣疼我才好。我感激他們,但是,我長大了,對這些我反感了,我不想再這樣了,不想再當一個小小鳥了。可是,可是,我又好像特別軟弱,特別無能,特別依賴別人……


心理把脈:習慣了依賴的生活方式


很明顯,女孩的心靈正如籠中小鳥,有人嬌寵,有人疼愛,有人嗬護,有人全方位照顧,幾乎喪失了獨立性和自立性,形成了軟弱依賴的人格特征。以至如同籠中小鳥有人放飛了都不肯出籠一樣,她習慣了依賴的生活方式,難於獨立地堅強地麵對生活。但是,人不僅需要心靈依戀,更需要心靈獨立。不能獨立是很痛苦的。


溝通了上麵的意思,女孩領悟地說:“對了,您這樣一說讓我看清自己了,我離不開男孩子,不是愛,是依賴,一見到他,就回憶起他給我的安慰,給我的那種可以依賴的感覺,就幻想著得到這種感覺。”


女孩能夠看清自己的心態,是令人欣慰的。現在,她想獨立,想自立。但是,習慣了籠中小鳥的生活,難以麵對高三生活中的壓力和困難。家裏有人嬌寵,有人嗬護,有人可以依賴,在學校裏怎麽辦?於是,在學校裏也想找到一個可以依賴的對象。這就是女孩和這個男孩交往的真正心理淵源。一隻“小小鳥”,總是想在別人的嗬護安慰中來生活。有些男孩女孩,甚至有些男人女人的相互走近,常常不是戀情,而是另有心理情結。依賴人格,往往就是促使男女相互走近的一個常見的心理情結。但是,由於到底是兩性之間的交往,別人和自己都容易把依賴錯當成戀情。


這個小小鳥女孩,當初與男孩的交往,是因為依賴人格。現在和男孩分手了,讓她難受的,不是失戀,而是失去了一個依賴的對象,也是依賴人格的表現。沒有了依賴對象,就難於獨自麵對生活了。於是,開始啟用了已經習慣的心理防衛機製,開始扮演病人,出現這樣那樣的腸胃不適,這在心理學上叫做軀體化現象。扮演病人的好處,就是讓自己有了一個逃避的理由,避免高三生活的壓力和困難。


心理處方:給籠中的“小小鳥”放飛


女孩到底是個悟性很好的女孩。交流至此,女孩慢慢抬起頭,雖有幾分艱難卻終於堅定地說:“我知道了,不能再當籠中小鳥了,不能再扮演病人了,不能再呆在家裏了,明天我就去上學!”


最後,我與女孩的父親做了溝通。聽到女孩明天上學的決定,女孩的父親驚喜地睜大了眼睛,繼而又怕女孩承受不了:“過去是怪我們太嬌慣了。可孩子明天上學去,能行嗎?”


我的建議是:能否上學由孩子自己決定,家長需要做的就是狠狠心腸推一把,孩子決定上學,積極支持;孩子不去上學,也不要再把孩子當病人照顧,不要再那麽多的嬌寵和嗬護。這樣,才能給籠中的“小小鳥”放飛,才能讓孩子慢慢學會獨立地麵對生活。因為隻有放飛心靈,才能擁有自由而獨立的人生。


大約一個月後,女孩撥通我的心理谘詢專線,驕傲地告訴我,她已經在能夠獨立地麵對校園生活了。我知道女孩以及她的父母,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


“馬老師微語錄”隻有放飛心靈,才能擁有自由而獨立的人生。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