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何感到不安全(3/3)

一是自然地和同學們交往,記錄下來每一次交往中的好感覺。


在和麗影的母親進行了溝通之後,感到他們都是很好的人,也很有文化和修養。然而,談話間的一個情節引起了我的注意。幾年前,麗影的父親借給了別人錢,到後來,人家說什麽也不認帳了。可以想見,麗影的父親該是多麽惱恨,該是怎樣的一番議論感慨。成熟的人的由這個事件得出的結論是:有些人你不能相信他。可是,這樣的故事走進孩子的耳朵後,孩子的概括常常是這樣的:人是不能相信的。差別在哪裏?在於孩子的概括是過分化的概括。就是這樣的過分化概括,讓麗影形成了對人不信任的人際態度。進而麗影的潛意識裏,運用了投射作用這種心理防衛機製,把自己的心理投射到了別人身上,於是就常常感到同學們會傷害到自己。所以,我對麗影的父母建議,通過活生生的生活實例,給孩子一種熏陶,讓她重新認識人際關係,看到人際關係主要是互利的。家長表示一定很好地合作。


不久,麗影又來到心理谘詢室。她和我交流了對人際關係新的看法。她說她找到了很多很多的例證,說明人和人之間的確是互利的。同時她讓我看了她關於與同學相處的好感覺的記錄。她告訴我,在教室裏不再感到那麽有壓力。有時候,同學們的做法還常常讓她很感動。她說,我有信心走好高三這一年。


“馬老師微語錄”人際之間的許多方麵都是可以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人際關係基本上是互利而不是互損。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