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十一章 迷途知返(1/3)

早在清末民初,孫中山先生的保鏢也都是武林高手。孫中山發現,這些人不僅武藝高強,品德也很高尚。這也是國民政府崇尚練武,武術能被推上‘國術’高度的一個主要的原因。


武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繁榮發展直到近代,並以民族文化的形態被傳承下來。在沒有槍支彈藥的冷兵器時代,武術從最初的“求生工具”逐漸演變為“戰爭工具”,這也使得武術的發展總得和戰爭扯上點關係。


至於老上海為何集結了如此之多的武林高手,那要從清末民初說起。


當清朝統治者還做著五湖四海皆我中華的天朝美夢時,一聲炮響把這個美夢徹底轟碎。這場被冠以“鴉片”二字的戰爭,不僅將國民的孱弱暴露無遺,也喚醒了一群開眼看世界的人。於是,這些中國人認真地思考一下,都想為國出力地練起武來。


當時,中國人一直被西方人稱為“東亞病夫”,這讓很多中國人心生不滿,特別是習武之人。他們認為,中國武術是足以揚我國威的。


不僅如此,有識之士還認為武術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國固有的國粹。在“武術救國論”的背景下,武術由一門普通的技擊術上升到了“國術”的高度。


時勢造英雄,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湧現出大批武林高手,其中不乏大家熟悉的名家。他們在這個特殊的時代,從四麵八方匯聚到了一個特殊的地方——上海。


作為近代最早開放的沿海城市之一,上海的“十裏洋場”聚集了形形色色的各類人,可謂“中外巨商,薈萃於此”。有錢人都會雇傭武藝高強的人當保鏢,以嶽家拳聞名的紀晉山就曾受雇於上海灘上赫赫有名的謝氏公司。


一些武林高手,除了受雇於人之外,也有一些家底豐厚的武術世家在上海開設武館,收徒練武。霍元甲就是其中一位,當時他也是前來大上海的人間豪傑。霍元甲生在一個秘宗拳的世家,十年苦練,盡得精髓。霍元甲並非上海人,在上海停留的時間也不長,僅一年有餘,然而他卻是上海武林界不可不提的人物。


曾在一九零九年,上海來了一個名叫奧皮音的英國大力士,在張園設擂,侮辱中國人是“東亞病夫”。霍元甲應上海武林友人之約,與農勁蓀、劉振聲一同趕赴上海,為雪病夫之恥與奧皮音比武。


當年六月,賽前霍元甲在張園擺起擂台。擂台高達四尺,寬約二十尺。霍元甲在報上刊登廣告,“世譏我國為病夫國,我即病夫國中一病夫,願與天下健兒拚命一試”,並宣稱:“專打外國大力士,雖銅筋鐵骨,無所惴焉!”


可是,比武那天,奧皮音被嚇得逃之夭夭。雖然奧皮音沒有出現,但擂台已經搭好,觀眾也都紛紛前來。為了不掃大家的興,最終這場擂台變成了中國習武者的比試大會。之後,霍元甲的盛名傳遍上海灘。


第二年六月一日,霍元甲趁勢在上海創辦了精武體操學校,即遠近聞名的精武體育會前身。學校首批學生共七十三人。然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