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九鬼禦龍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關於相國寺和翰林院的原型(2/5)

許多著名的藝術家的佳作,也薈萃於此。當時最有名的畫家高益、燕文貴、孫夢卿、石恪、高文進、雀白、李濟元等,都在相國寺畫出了他們的優秀傑作。宋代相國寺每月有五次廟會,商人達萬餘人,此外還有雜技、戲劇、說書的、賣藝的等文藝活動,十分繁華。當時人們形容相國寺是“金碧輝映,雲霞失容”。《東京夢華錄》記載有“相國寺每月五次開放,萬姓交易”之盛況。


北宋時代,相國寺不僅是全國佛教中心,而且也是國際佛教活動中心,許多國家的外交使節和僧侶都到相國寺參拜和學習佛法。宋太祖時,出家為僧的天竺(今印度)王子曼殊室利到中國後,曾在相國寺進行佛教活動,並將相國寺的盛況寫入自己的著作。宋熙寧七年(1074年),朝鮮崔思訓曾帶幾名畫家到中國,將相國寺的全部壁畫臨摹回國。宋徽宗時,曾將宋太宗寫的“大相國寺”匾額贈送朝鮮使者帶回國。可見相國寺在當時曾促進了佛教傳播,增進了中外交往等重要作用。


相國寺在金代和元代由於戰亂嚴重損毀,逐漸蕭條。到了明代。由於社會經濟發展,朱元璋又當過和尚、重視佛教,故對相國寺多次重修,所以相國寺又興旺起來。明成化十二年(1474年)曾一度將相國寺改名為崇法禪寺,明末崇禎十五年(1642年),黃河水灌淹開封城,相國寺變成一片廢墟。


清朝初年,在相國寺舊址廢墟上重建寺院。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命用銀一萬兩,對相國寺進行大規模重修,曆經兩年零七個月,才完成了浩大修建工程,從此相國寺又興旺起來。清時的相國寺,僅常住和尚就有300多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黃河再次決民開封城內水深丈餘,寺中建築又遭到嚴重損毀。


新中國成立後,相國寺經過多次修葺,麵貌煥然一新。今日寺內古建築群由南向北,沿一條中軸線整齊排列,主體建築正門、二殿(天王殿)、大雄寶殿、八角琉璃殿和藏經樓共五重建築。中軸線兩側,是對稱式的兩列閣樓式建築,東側是東廂房(即東閣,或稱觀音閣),西側是西廂房(即西閣,或稱地藏閣)。整個建築保持著清代風格。建築群,古色古香,金碧輝煌。正門是座具有民族特色的牌樓式建築,山門上橫書“相國寺”三字,大門兩旁有一對石獅,古雅大方。二殿內設有相國寺曆史展覽。大雄寶殿是座重簷複字,頂為黃綠琉璃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