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西門城的災難(2/4)

:現地名為:甘肅省西北部的武威,地處河西走廊東端,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史有“ 四涼古都,河西都會” 之美稱,素有“銀武威”之稱,自古以來就是“人煙撲地桑柘稠” 的富饒之地,“ 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的軍事戰略要地和“ 車馬相交錯,歌吹日縱橫”的商埠重鎮,是“中國旅遊標誌之都”、“中國葡萄酒城”、“西藏歸屬祖國的曆史見證地”和“世界白犛牛唯一產地”。】


【武威(西涼),位於東經1


01°59′~103°23′,北緯37°23′~38°12′,祁連山北麓,武威市中部。東麵與內蒙古自治區接壤,西鄰肅南裕固自治縣,南連天祝縣和古浪縣,北與永昌縣和民勤縣相接。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世界曆史文化名城和對外開放城市,2001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撤地設市,2000年被命名為國家衛生城市。現轄涼州區、民勤縣、古浪縣和天祝縣,鄉鎮政府116個,其中鎮政府41個,全市總土地麵積3.3萬平方公裏,其中地麵積382.32萬畝。總人口193.02萬人,其上城鎮人口50.96萬人。聚居著漢、回、蒙、土等38個民族。】


【涼州(武威)是:


曆史文化名城,五涼古都,自古便是絲綢之路重鎮,商賈雲集,在公元2世紀至6世紀的中古時期,涼州曾是具有全國意義的三大據點之一,是當時北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地域,數度改朝換代,涼州都是兵家必爭之地。中原大地與西域的物質文化交流,都要在這裏進行融合,帶上鮮明的涼州特色。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驃騎大將軍霍去病遠征河西,開辟河西四郡,為顯示漢軍的武功軍威而設置了“武威郡”,武威從此而得名。三國時曹魏在這裏設置涼州,上升為全國十三州之一,武威從此又有了“涼州”的別稱。東晉十六國時期,前涼、後涼、西涼、南涼、北涼先後在這裏建都,創造了史不絕書的“五涼文化”。隋唐時期的三百年間,“涼州為河西都會,襟帶西番,蔥右諸國,商旅往來,無有停絕”,在中國曆史上留下了燦爛的篇章。宋朝這裏是西夏國的“陪都”,留下了豐富多彩的西夏文化及一批珍貴的西夏文物,其中西夏碑尤為珍貴-是迄今所見保存最完整、內容最豐富、西夏文和漢文對照字數最多的西夏碑刻。元代成吉思汗之子闊端與西藏宗教領袖薩班在這舉行了著名的“涼州會談”,完成了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大業。明清更是人文薈萃,英才輩出,在中華曆史史冊上寫下了光輝奪目的篇章。悠久的曆史,為武威留存了豐富的文物古跡;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這裏綺麗的自然風光,也成就了古城涼州的千古美名。】


【擁有“馬踏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