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高校穿越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第66章 明代曆史特別篇(2/3)

奇故事的痕跡。蒼茫中野,一切的一切,無不顯露其厚實凝重的分量。


曆史的長河因帝王的傳奇而雄渾寬博,俯身掬一捧水,積澱著偶然。但這些偶然,往往是由一些細小客觀的沙石所堆砌。建文帝失敗的主觀因素莫過於仁,但一些客觀因素同樣不可小覷。正因為它們,才使得河水渾濁,失去往日的歡歌。


“削藩政策”是“靖難之變”的導火索。時燕王朱棣擁兵數萬,且皆為北方精銳之師。隨著周王、代王、齊王、湘王、岷王等先後或被廢為庶人,或被殺。這讓朱棣最終下定了起兵謀反的決心。


**時期,因胡惟庸案及藍玉案所致,開國功臣幾被殺絕,良將賢臣殆盡。無奈,建文帝任用李景隆。但此人實為一庸將,致使數十萬精兵折戟,一掃其父李文忠之威名。最後竟然叛變,尤為可恨。史載:“李景隆叛,納燕兵,都城陷”。


戰爭中往往會有一些不能預料的自然因素。在白溝河之戰中,《明史—本紀第五》載:“會旋風起,折景隆旗,王乘風縱火奮擊,斬首數萬溺死者十餘萬人”。後在夾河之戰中,朱棣兵力即將消耗殆盡之時,“東北風忽起,塵埃蔽天,燕兵大呼,乘風縱擊,庸大敗”。這兩次的自然現象十分蹊蹺,鑒於朱棣確有篡改史實的前科劣跡,我倒寧願相信這是朱棣為讓世人信服自己才是真命天子,刻意添加上的一層神秘朦朧的色調。


建文帝在財政改革上曾做出過這樣的規定:限製佛、道二教寺觀所能擁有的免稅土地的數量。這項政策損害了佛、道僧侶們的利益。因此,佛、道界人士都支持燕王反叛,例如朱棣的謀士姚廣孝即是道衍和尚。在明朝,佛教的影響甚大,因為**年少時曾有過出家的經曆,因此對僧道們施加很大的恩惠。朱棣正是利用僧道們四處傳播謠言,讓別人相信他才是真命天子。故其平都城後,國內鮮有討伐者。


遙望金陵古城,衰老的黃樹低垂著枝葉,孤獨地立於廢墟中。為罪、為惡的反叛者得以高高在上,而為善、為仁者卻落得非死即隱。多麽不願意信服但卻客觀的史實!於是很多時候不禁仰天呐喊:


若我為建文,必不會沒有分寸地一直以一顆仁義之心對待誓把壞事做絕的敵人。必在燕王尚未謀反之時,先密令禦史執於京師。若此舉不成,吾當親率三軍,詔令天下,會各地勤王之師圍而攻之,消除隱患於萌芽。


若我為建文,必先依**舊曆,等削平藩王,四鄰和睦之後,再實施約束僧道富甲財產之策。


若我為建文啊,亦必在軍事方麵加強對禁軍的訓練,征調精銳邊兵駐守京師,不拘一格提拔優秀將領。重用鐵鉉,高巍等忠良死節之臣,而遠離以無恥作為生活方式的草包李景隆之流。


曆史是很公正的,歲月的洗禮可以滌蕩烏有之事,卻撫平不了真相。即使一個朝代的人都曲解了他,但曆史終究不會改變,事實終究會水落石出,隻不過是時間問題。


客觀性是作為事實的一項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