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高校穿越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第66章 明代曆史特別篇(1/3)

寫這篇長篇小說總算寫到了66篇,喜歡的讀者朋友們,謝謝你們的支持。為此,我要將自己最為得意的一篇描寫古代明朝故事的論文放在這兒,以此表示對讀者朋友們的感謝。


縱古今,橫萬裏。尋夢於文明之巔,歎人事之滄桑,感秘史之迷離。逝去的明朝隱逸著多少傳奇,猶存的故宮又經曆過多少巨變?作為今人 ,當翻閱這二百餘載的歲月時,曆史的厚重感,噴薄而出。


明朝(1368年-1644年)由明**朱元璋建立,曆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十七朝。國祚276年,是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閑暇時,每每翻閱《明史》,未嚐不歎息於建文帝(又諡惠帝)(1399年——1402年)的坎坷傳奇遭遇。生於秦淮河畔的他,卻隻曉江風惻惻,而未聞流水湯湯。“天資仁厚,親賢好學,四載寬政,紓解嚴霜,靖難失位,千古之憾,君德用彰,懿哉建文”。寥寥數語,應足以概其一生。


人世無常,千古帝王將宰,道不盡哀怨離愁,訴不清紅塵往事。人言繁華易逝,江山易改,誰憐浩淼孤帆一片影,蒼穹孤鴻萬裏鳴。那一聲聲長歎、無奈、悲憤、淒婉。愁思縈繞心頭,惟有倚樓咽苦楚,撫琴抒鬱心。


戰火已燒近金陵,皇城雖依舊,群臣皆四散,昔日繁華的宮廷,今日顯得分外寂靜。他無力地坐在亭中,輕倚欄杆。月華如練,一輪獨懸眼前之景,似濃墨傾灑。見得樹影婆娑,身旁侍從王鉞輕聲勸道:“陛下,還是走吧。”看著眼前的景色,他想起自己少時隨方孝孺、黃子澄等獨專儒學,禮儀仁義,賢德載物,君子之道。如今兵戎四起,所學卻無以致用。


放眼十裏,叔父朱棣正率軍攻城。戰鼓的轟隆聲,戰士的廝殺聲,刀劍的鏗鏘聲,演奏了一曲無比冷酷的樂章!雖是叔侄,不見其半點憐憫。骨肉相殘,刀劍亦揮去自如。


兵刃寒光,生命如蘆草。


親情,在戰場上隻是負擔。


的確,朱允炆失敗是在於仁慈,而朱棣成功是在於狠毒。


“靖難之變”之初,長史葛誠曾密報朱棣將舉兵謀反,建文帝卻言:“朕以棣於親最近,未忍治其事。”已經兩軍交戰了,又下詔:“勿使負殺叔父名。”對於一個要奪自己皇位的人,仍能念及親情,其仁瀝瀝可見。


反觀朱棣,《明實錄——成祖實錄》載:朱棣生於正二十年(1360),正值**與陳友諒激戰,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歲月裏,朱棣整日身處軍營,時常得到名將徐達、李文忠的指點。耳濡目染之下,他曉暢軍事,驍勇善戰,謀略過人。在對待自己的敵人方麵,朱棣與**行事方式亦如出一轍。登基之後,他誅殺建文舊臣,牽連甚廣,其中以方孝孺的誅族和景清的“瓜蔓抄”最為慘烈,死者數萬。


世事翻覆,鹿鼎頻爭,看著那千瘡百孔的斷垣,箭矢紛飛過後,誰人能曉,那一陣風卷起的黃塵中夾雜著戰馬的嘶鳴,那一塊城磚上留有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