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逐客書(節選)

諫逐客書(節選)


秦·李斯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昔繆公求士,西取由餘於戎,東得百裏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邳豹、公孫支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 [1]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裏,至今治強。 [2] 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製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眾,使之西麵事秦,功施到今。 [3] 昭王得範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4] 觀之 [5] ,客何負於秦哉!四君卻客而不內 [6] ,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說文】


據《史記·李斯列傳》記載,韓國派水工鄭國來秦修建三百餘裏的渠道,以實施“疲秦計劃”。秦王政聽信宗室大臣的進言,認為來秦的客卿大抵都想遊間於秦,就下令驅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驅逐之列,盡管惶恐不安,但主動上書,寫下千古流傳的《諫逐客書》。其立意高深,始終圍繞“大一統”的目標,正反論證,利害並舉,說明人才對於國家的重要性。


李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協助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秦朝丞相,參與製定了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等製度。 【解字】


[1]“昔繆”“此五”兩句: 從前秦穆公尋求賢士,西邊從西戎取得由餘,東邊從宛地得到百裏奚,又從宋國迎來蹇叔,還從晉國招來丕豹、公孫支。這五位賢人,不生在秦國,而秦穆公重用他們,吞並國家二十多個,於是稱霸西戎。繆:同“穆”,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宛:楚國地名,在今河南省南陽市。


[2]“孝公”句: 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風易俗,人民因此殷實,國家因此富強,百姓樂意為國效力,諸侯親附歸服,戰勝楚國、魏國的軍隊,攻取土地上千裏,至今政治安定、國力強盛。


[3]“惠王”句: 秦惠王采納張儀的計策,攻下三川地區,西進兼並巴、蜀兩國,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漢中,席卷九夷各部,控製鄢、郢之地,東麵占據成皋天險,割取肥田沃土,於是拆散六國的合縱同盟,使他們朝西事奉秦國,功業延續到今天。三川之地:在今河南西北部黃河以南的洛水、伊水流域。


[4]“昭王“句: 昭王得到範雎,廢黜穰侯,驅逐華陽君,加強、鞏固了王室的權力,堵塞了權貴壟斷政治的局麵,逐漸獲取諸侯領土,使秦國成就帝王大業。蠶食:比喻像蠶吃桑葉那樣逐漸吞食侵占。


[5]觀之: 由此可以看出。


[6]內: 通“納”。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