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0

13.20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


子曰:“行已有恥,使於四方,不辱 ① 君命,可謂士矣。”


曰:“敢問其次。”


曰:“宗族稱孝焉,鄉黨 ② 稱弟焉。”


曰:“敢問其次。”


曰:“言必信,行必果 ③ ,硜硜 ④ 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曰:“今之從政者何如?”


子曰:“噫!鬥筲 ⑤ 之人,何足算也?” 字 詞 釋 義


①辱:這裏是辜負的意思。


②鄉黨:此處指家鄉。


③果:堅決、果斷。


④硜硜:音kēng,敲擊石頭時,發出的聲音,象聲詞。這裏引申為如石頭般堅硬固執。


⑤鬥筲:鬥,古時候的一種量器,十升為一鬥。筲,音shāo,是竹製的量器,容積大約一鬥兩升。這裏用來借喻人的肚量小,目光短淺。 點 睛 譯 文


子貢問孔子:“什麽樣的人可以被稱做士?”


孔子說:“以廉恥之心約束自己的言行。作為使節出使各國,能不辜負君主的托付,完成自己所擔負的使命。這樣的人就可以被稱做士。”


子貢說:“敢問老師,比這差一些的呢?”


孔子說:“讓同宗族的人稱讚自己孝順父母,家鄉的人稱讚自己尊敬兄長。”


子貢又問:“敢問老師,比這再差一些的呢?”


孔子說:“說話要講信用,說過的就一定要兌現自己的諾言。做事堅決,做的事情一定要堅持,要有所結果。這種人雖然是固持己見的小人,但也可以算是再差一等的士。”


子貢又問:“以老師看來,當今的掌權者怎麽樣?”


孔子說:“唉!那都是些目光短淺、氣量狹小的人,根本不值得一提,哪裏排得上呢?”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