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

6.12


冉求曰:“非不說 ① 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 ② 而廢。今女畫 ③ 。” 字 詞 釋 義


①說:音yuè,“悅”的通假字,喜悅,歡喜。


②中道:中途。


③畫:朱熹在《論語集注》中的解釋是:“謂之畫者,如畫地以自限也。”意思是說“畫”就是圈定一個界限,止步不前。 點 睛 譯 文


冉求說:“不是我不喜歡老師講授的學說,而是,我個人的能力達不到呀。”


孔子說:“能力達不到,是因為中途停了下來。而現在,是你給自己劃了界限,不想再往前走了啊。” 智 者 慧 心


冉求是孔子得意門生之一,頗有建樹。他非常善於處理政務,而且還多才多藝,善於理財,曾在季孫氏家族中擔任家臣多年。雖然,孔子對冉求的善於處理政事和才華出眾非常欣賞,但在本書中,我們也能找到不少孔子對他嚴厲的批評。這是因為冉求的一些表現,讓孔子認為他沒有“以道事君”,充其量也隻是一個做事利落的家臣而已。例如,冉求沒有阻止季孫氏越禮祭祀泰山;季氏要攻打魯國的附屬國顓臾,冉求不但沒有加以阻攔,還為季孫氏找借口辯解。後來,冉求也沒有勸諫阻止季孫氏推行“用田賦”。孔子覺得,冉求身為季孫氏的管家,這種做法無疑是在幫助季孫氏聚斂錢財,因而生氣地宣稱,冉求不再是自己的學生,還讓其他弟子一起攻擊他。


本章中記錄了師徒兩人的兩句對話,是冉求在學業上沒有取得長足的進步,因此萌生了退意,找借口對孔子解釋說是自己的能力不夠。不想被孔子一針見血,一語道破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孔子認為是冉求的學習態度出現了問題,產生了為難情緒。


孔子指出“力不足”與“力不盡”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概念,即能不能走到目的地是個人的天賦和能力問題,假如已經盡力了,還是無法向前進,這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有能力走下去,卻為自己找借口,主觀放棄,這就是態度的問題了。


世上沒有一帆風順的事,有困難,有挫折都是正常現象,隻要下定決心,隻問耕耘,不問收獲,埋頭苦幹,一步一個腳印地堅持做下去,最終必定會大有收獲。反之,如果定的目標過高,又過於急功近利,往往稍遇困難就會產生為難情緒,中途放棄。所以,我們做事,隻要腳踏實地,盡力而為就可以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