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原始遊牧民族(1/2)

第16章 在公元前6千年到公元前3千年間,除了美索不達米亞和尼羅河流域,很多地方的人類開始定居,發展農業,建立城邦國家。隻要可以灌溉,終年都有穩定的食物供應的地區,人們就會放棄四處漂泊狩獵的艱難生活,選擇定居生活。在底格裏斯河上遊,亞述人建立了城市;在小亞細亞流域和地中海沿岸和島嶼上,也有許多小公社逐步走向了文明。或許與此同時,在印度和中國的富饒地帶,人類生活也得到了發展。在歐洲盛產魚類的湖泊周圍,早已有許多小公社在水上建起住宅,以捕魚打獵來彌補農業收成的不足。但是在舊世界,大部分地區還沒有形成這樣的生活方式。那裏土壤不那麽肥沃,或者樹木太茂密,或者土地太幹旱,或者氣候變化無常。因此,對於隻掌握極少數工具和科學知識的人類來說,陸地還不是很好的安身立命之地。


在原始文明的環境中,定居的人需要持續不斷的供水,持久的溫暖和陽光。如果不能滿足這些基本的要求,人們就隻能像一個過客一樣,做一個靠追捕野獸生活的獵人,做一個隨著季節變遷追隨牧草的牧人,而不能定居。從狩獵生活向遊牧生活的轉移肯定是一個很緩慢的過程,可能是在追尋野牛或(在亞洲)野馬群時,學會了把牛馬趕進山穀中關起來,並為它們驅逐狼群、野犬等其他食肉的野獸,這樣,人們就產生了財產私有的思想。


當農耕者的原始文明開始以大河流域為重點發展起來時,另外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遊牧生活方式也發展起來,這是一種在冬季牧場和夏季牧場之間輪流遷徙的生活方式。總的來說,遊牧民的生活要比農耕生活更為艱苦。他們產出有限,人口也不多;他們沒有永久性的寺院,更缺乏高度組織的祭司階級;他們的工具也十分有限。但是讀者們不要就此認為,他們的生活方式一定是落後不發達的。這種自由自在的生活,在許多方麵實際上比那些依賴土壤生活的農耕民的生活更加充實。在遊牧民族中,每個個體都是非常獨立,並不隻是作為群體中的一分子而存在的。在他們的社會生活中,首領的地位更為重要,而巫師則顯得無足輕重。


遊牧民足跡遍布遼闊的大地,因此他們有著更為寬廣的人生觀。在與各地的民族接觸的過程中,他們看慣了各族的風土人情,學會了和競爭的部落就牧草之類的事進行交涉協商。他們走遍了高山深穀,因此,比起農耕者,他們有更豐富的礦物知識。可能他本身就是一個冶金專家。青銅,特別是煉鐵術,很可能是遊牧民族首先發現的。在中歐,曾經出土過一批比人類早期文明要早很多的鐵器,使用的鐵顯然是從礦石冶煉而成的。


另一方麵,一些定居的民族已經會做紡織品、陶器和其他許多有用的東西了。農耕和遊牧兩種生活既然已經分化,那麽衝突自然就不可避免,兩者之間經常會互相搶劫,同時,兩者間貿易也得到了發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