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時代”——韌性和力度

“劃時代” 我覺得——“劃時代”三個字是令人肅然的。它體現出鋒利的韌性和直接的力度。它意味著對某種綿軟無邊或堅硬如磐石的現實,進行一舉到底的切入,並對其進行終結式的分離。我們今天在此紀念的,便是一篇毫無疑問當得起“劃時代”的重要的文章。二十年已經過去了,它成為“劃時代”的重要的曆史文獻。


一個極端政治性的國家,一般不太可能“自然而然”地過渡向正常的經濟時代。因為當國家一旦視政治為靈魂,政治必不甘於其靈魂地位的被取代,必頑強地幹預國家向其他原則的過渡。當然,這裏指的是專製的政治,“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政治。不幸的是,一九七八年前的中國,正是這樣一個典型的國家。過渡既然難以順利,“轉型”就將付出沉重的代價。某些與中國類似的國家的“轉型”,說明了這一點。


所幸中國的“轉型”較為平穩。我們幾乎果斷地轉了一個直角彎,但是中國沒有因而折斷。《標準》這一篇曆史文獻,當年功不可沒。它切入的韌性和力度,引導中國於迷惘中做出了堅定的抉擇。實際上我們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隻不過代價付出於《標準》之前,代價之沉重和巨大,覺悟了人民。因而人民對於《標準》是擁護的。《標準》在當年是順應民心黨心的產物。它代表人民做出的抉擇是負責任的。


《標準》本身也受實踐的檢驗。盡管中國的商業時代還不夠成熟,但是正在漸趨成熟,盡管我們的改革開放還時有劇烈的震蕩現象發生,陣痛還在這些或那些方麵延伸、持續,但是絕大多數中國人都不至於因而動搖和懷疑二十年前的抉擇。隻不過要求和希望做得更好、更穩,最大程度平息震蕩,減輕陣痛。我們的人民是相當可敬的,承受力越來越強了。理性程度越來越高了。《標準》經受住了二十年間的實踐的檢驗,人民的可敬乃此前提。


今天畢竟是二十年以後了,如果我們的思想再解放一點兒。如果我們對“真理”二字的理解再寬一點兒,比如是否可以理解為一切正確的認識、觀點、方針、政策、國家原則、發展大略等等?對“唯一”也不可作機械的理解,因今天的世界,乃是一個信息迅猛發達的世界。國與國仿佛離得非常之近,空間感緊密了;現在與從前與將來可自由調度地進行參照了,可同日而語了,時間感壓縮了。這提供了正確的抉擇,共性的經驗,典型的教訓,在實踐之前就不妨進行初級理念檢驗的極大可能性以及必要性。我的意思是對一切正確的事物,今天看來,是完全可以逐漸進行檢驗的。實踐前期的理論檢驗,包含有他人別國之豐富的經驗和教訓,也是間接實踐性的產物。理念的檢驗與實踐的檢驗相結合,理念的檢驗在前,是初級的;實踐的檢驗在後,是最終的。最終以實踐的檢驗,校正初級的理念的檢驗,這更符合認識和實踐的規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