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的“三套車”(1/4)

這個時代的“三套車”


我這個出生在哈爾濱市的人,下鄉之前沒見到過真的駱駝。當年哈爾濱的動物園裏沒有。據說也是有過一頭的,三年困難時期餓死了。我下鄉之前沒去過幾次動物園,總之是沒見到過真的駱駝。當年中國人家也沒電視,便是駱駝的活動影像也沒見過。


然而駱駝之於我,卻並非陌生動物。當年不少男孩子喜歡收集煙盒,我也是。一名小學同學曾向我炫耀過“駱駝”牌卷煙的煙盒,實際上不是什麽煙盒,而是外層的包裝紙。劃開膠縫,壓平了的包裝紙,其上印著英文。當年的我們不識得什麽英文不英文的,隻說成是“外國字”。當年的煙不時興“硬包裝”,再高級的煙,也無例外地是“軟包裝”。故嚴格講,不管什麽人,在中國境內能收集到的都是煙紙。煙盒是我按“硬包裝時代”的現在來說的。


那“駱駝”牌卷煙的煙紙上,自然是有著一頭駱駝的。但那煙紙令我們一些孩子大開眼界的其實倒還不是駱駝,而是因為“外國字”。那是我第一次見到外國的東西,竟有種被震撼的感覺。當年的孩子是沒什麽崇洋意識的。但依我們想來,那肯定是在中國極為稀少的煙紙。物以稀為貴。對於喜歡收集煙紙的我們,是珍品啊!有的孩子願用數張“中華”“牡丹”“鳳凰”等當年也特高級的卷煙的煙紙來換,遭斷然拒絕。於是在我們看來,那煙紙更加寶貴。


“文化大革命”中,那男孩的父親自殺了。正是由於“駱駝”牌的煙紙禍起蕭牆。他的一位堂兄在國外,還算是較富的人。逢年過節,每給他寄點兒東西,包裹裏常有幾盒“駱駝”煙。“造反派”據此認定他裏通外國無疑……而那男孩的母親為了表明與他父親劃清界限,連他也遺棄了,將他送到了奶奶家,自己不久改嫁。


故我當年一看到“駱駝”二字,或一聯想到駱駝,心底便生出替我那少年朋友的悲哀來。


後來我下鄉,上大學,在十年左右的時間裏,竟再沒見到“駱駝”二字,也沒再聯想到它。


落戶北京的第一年,帶同事的孩子去了一次動物園,我才見到了真的駱駝,數匹,有臥著的,有站著的,極安靜極閑適的樣子,像是有駝峰的巨大的羊。肥倒是挺肥的,卻分明被養懶了,未必仍具有在烈日炎炎之下不飲不食還能夠長途跋涉的毅忍精神和耐力了。那一見之下,我對“沙漠之舟”殘餘的敬意和神秘感蕩然無存。


後來我到新疆出差,乘吉普車行於荒野時,又見到了駱駝。秋末冬初時節,當地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