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8章 知識轉化靈感(2/5)

就像是作家在夢到某個精妙的劇情的時候,也不會像普通人一樣接著睡過去,嚐試把這個夢接上,而是立刻爬起來選擇記錄下來。


霍雨浩就這樣第一時間跑到了附近的實驗室,找到靈感之中的幾種材料,按著感覺進行配比,開始了嚐試。


而這也就是反饋知識的方式,不同於直接傳輸資料,那樣傳輸過來的知識,一方麵是接受者感覺會非常不直觀, 學習起來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更是缺少了實驗收集數據的過程, 讓技術中許多的細節都變成了無法被理解的空中樓閣。


這也是最常規且對文明發展危害最大的一種技術傳遞方式,屬於是揠苗助長,看似是提升了技術,實際上則是在毀滅科研團隊的潛力。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方式是直接在腦海中灌輸知識,包括這些知識所需的熟練的技能,這種方式對潛力的破壞同樣巨大,不過優點在於,可以迅速的熟練技術,並且連一些細枝末節,隻可意會的內容也可以複製到接收者的大腦中。


但這對接收者的創造力也是一種破壞,長此以往還會影響接受者的神誌,那這是替換掉接受者的人格。


這是有過實驗證明的,多次接受一個人的技術灌輸後,雖然不會繼承技術輸出者的其他無關記憶,但卻會影響接受者的性格,再多次接收之後,雙方的思維模式會逐漸雷同,性格也會變得越來越相近。


用比較直觀的說法就是像換了一個人一樣,而接受思維的人主觀上是很難感受到這種變化的發生的。


因此這是一種更加危險的技術,想要避免這種危險,最好的辦法就是將思維在自己與自己的分身之間傳遞,雙方的思維模式本身就是一致的,自然就不會出現這種後遺症了,而且接受的效率也會高得多。


霍雨浩之間傳遞技術用的就是類似的方式,隻不過是更加改良的版本,在他學習的過程中,大腦中的蛋白質芯片一直在記錄著他理解課本上知識的過程。


通過數百次的記錄對比,將他學習過程中大腦的活動記錄整理下來,這個思考的過程十分寶貴,將其逐步傳遞給另一個個體,在他的大腦中模擬類似的電流,就可以造成類似靈感爆發一般的感覺。


這種情況下被傳輸記憶的人,並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大腦裏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