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意象】(1/5)

折 柳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詩經?小雅?采薇》


“折柳”一詞在古代詩文中常寓含“惜別懷遠”之意,古時柳樹又稱小楊或楊柳,因“柳”與“留”諧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離別贈柳表示難分難離、不忍相別、戀戀不舍的心意。所以在我國的古代,親朋好友一旦分離,送行者總要折一枝柳條贈給遠行者。


後人用折柳隱晦離愁之情,也有暗示思鄉之情的。“折柳”一詞也就成了古代詩文中用來表達離別或思鄉之情的常用意象。《折揚柳歌辭》中有“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王之渙的《涼州詞》中寫到:“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白居易的《青門柳》也有“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


紅 豆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王維《相思》


紅豆產於兩廣一帶,又名相思子,形如豌豆,朱紅色。古人常用來象征愛情或相思。以紅豆寄相思是中華民族悠久、神秘、古樸的傳統文化。


相傳,古時有位男子出征,他的妻子思念邊塞的愛人,就每天在高山上的大樹下祈望,以淚洗麵。淚水流幹後,流出來的是粒粒鮮紅的血滴。後來血滴化為紅豆,紅豆生根發芽,長成大樹,結滿了一樹紅豆,人們就稱之為相思豆。


在民間,相思紅豆和玉一樣,是有靈性的開運吉祥神物:定情時,送一串許過願的相思豆,會求得愛情順利;婚嫁時,新娘會在手腕或頸上佩戴鮮紅的相思豆所串成的手環或項鏈,以象征男女雙方心連心白頭到老;結婚後,在夫妻枕下各放六顆許過願的相思豆,可保夫妻同心,百年好合。


鷓鴣/鵜鴂


綠樹聽鵜鴂,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


—辛棄疾《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


恐鵜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


—屈原《離騷》


鷓鴣的鳴叫聲好像在說“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所以詩文中多用來表示思念故鄉,也用來襯托處境的艱難或心情的惆悵。如辛棄疾《菩薩蠻》中有“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鵜鴂是一種鳥的名字,有人說就是杜鵑,也有人說是一種叫鴂的鳥,也就是伯勞,這種鳥的啼聲讓人覺得憂愁和難過。


古人常用這兩種鳥的叫聲來渲染離愁別緒或傷感的氣氛。


暗香疏影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林逋《山園小梅》


北宋著名隱士林逋,人稱其“梅妻鶴子”。他酷愛梅花和白鶴,寫了很多關於梅花的詩句,這首《山園小梅》是最著名的一首。疏影,是指稀疏的枝影,暗香,指梅花清幽的香氣。這兩句詩對梅花的香味和姿態形容的生動貼切,成為描寫梅花的典範,後來人們就用“暗香疏影”作為梅花的代稱。


清代陳忱在《水滸後傳》第十四回中就寫到:“兩個站在小橋上,疏影暗香,自甘清冷,屋後山岡積雪如銀,背著手玩賞。”


尺 素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


素,是指白色的絹布,古代用絹等織物寫字,通常長一尺,所以又稱尺素,後來“尺素”就引申為書信,並用作書信的代稱。


秦觀在《踏莎行》中曾寫道:“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晏殊《鵲踏枝》中也有“欲寄彩箋無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杜 康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相傳杜康是我國釀酒的始祖,早在夏代的時候就發明了釀酒技術,後代也將杜康作為美酒的代稱。關於杜康酒還有一個關於“杜康造酒醉劉伶”的故事。


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一生好飲酒,傳說有一天他路過杜康的酒店,看到門上貼著一副對聯:“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龍兩盅海底眠。”橫批:“不醉三年不要錢”,劉伶看了大笑,心想自己是有名的海量,沒見到這樣誇口的酒家,於是就進去狂飲。誰知三杯下肚就醉倒了,跌跌撞撞地回到家就人事不省。


家人以為他死了,就跑到杜康酒家去討說法,酒家說劉伶沒有死,隻是醉了,三年之後自然會醒來,家人將信將疑地回去了。三年之後劉伶果然醒來,醉意已消,口中還有酒香,劉伶大笑,這才跑到杜康的酒家把酒錢付了。


紅袖添香


從此綠鬢視草,紅袖添香,眷屬疑仙,文章華國。


—魏子安《花月痕》


紅袖,原指女子的豔麗衣衫,常用來代指豔妝女子、美女。“紅袖添香”是中國古典文化中一個很雋永的意象,並且是非常之美的一種意象,人們常用“紅袖添香”指書生學習時有年輕貌美的女子陪讀。


清代女詞人席佩蘭在《天真閣集》附《長真閣集》卷三之《壽簡齋先生》詩中,就有“綠衣捧硯催題卷,紅袖添香伴讀書”的句子。


繞指柔


時哉不我與,去乎若雲浮。朱實隕勁風,繁英落素秋。狹路傾華蓋,駭駟摧雙輈。何意百煉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