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表達】(1/6)

黔首/白丁/布衣


在中國古代,等級製度很嚴格,不同階層的人穿衣服的顏色、樣式、質料都有嚴格規定,所以有很多稱謂是由衣著引申而來的。


“黔首”是秦代對百姓的稱謂,秦朝崇尚黑色,“黔”就是黑色的意思,“首”就是指頭,黔首,即以黑巾裹頭。由於平民百姓不能戴華麗的帽子,隻能用一塊黑布包裹著頭,因而這個詞後來就用來代指平民。賈誼在《過秦論》中就指出秦始皇:“廢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白丁”也是古代對平民的一種稱呼,古代平民穿白色衣服,所以常以“白丁”稱呼平民百姓。劉禹錫《陋室銘》:“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中的“白丁”可引申為沒有學識的人。


另外,古代平民不能穿錦繡,多穿麻布衣服,所以也常用“布衣”來借指平民。《荀子?大略》中有“古之賢人,賤為布衣,貧為匹夫”的句子,諸葛亮《出師表》中也說道:“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而我們常說的“布衣之交”,就是指貧賤之交。


垂髫/總角/豆蔻/及笄


垂髫,髫指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文學作品中常用垂髫來代指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東晉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就有“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的句子。


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因為古代兒童常把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詩?衛風?氓》中回憶主人公年少的歡樂情景時曾說道:“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豆蔻,本是一種春末夏初開花的植物,因為初夏還不是盛夏,古人就常用它來形容少女的純潔天真和做夢的年齡,也就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的年齡,我們常說的“豆蔻年華”這個詞出自唐朝著名詩人杜牧的《贈別》一詩,詩中說道:“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裏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笄,是一種束發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年滿15歲時就會把頭發束起來,戴上簪子,因而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通常這個時候女子就可以許配人家了,所以及笄也用來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禮記?內則》記載有“女子十有五而笄”。


束發/弱冠


束發是男子的十五歲。古代男子到了十五歲,就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而紮成一束,故稱束發。


弱冠是男子的二十歲,也稱加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要舉行一次“成人禮”的儀式,這時男子要把頭發盤成發髻,然後再戴上帽子,這個發髻和帽子總稱為“冠”,這表明他已經是成年人了,但由於此時剛到成年,身體還未發育強壯,故稱“弱冠”,弱就是年少的意思。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