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並稱】(1/6)

春秋三傳


春秋三傳,是指注釋《春秋》的三本書,有左氏、公羊、穀梁三家。據《漢書藝文誌》和《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記載,孔子寫《春秋》時,曾和左丘明一起翻閱魯國的史書,了解魯國的製度。寫作過程中,有些對君主大夫的褒揚或貶損之語,不方便寫在書裏,就在平時上課時口授給他的學生,後來左丘明發現這些弟子的理解各不相同,擔心這樣會導致孔子原來的思想被忘記或篡改,於是就為《春秋》作了注釋,這樣就避免人們因為《春秋》言辭過於簡單,而誤會為孔子所言無憑。《公羊》《穀梁》這兩本注釋,則是孔子的弟子憑借上課聽孔子所言而記下,流傳並被人整理出來的。


左、公、穀三傳都是轉受《春秋》經旨,以授後世的。他們的區別在於《左傳》詳於記載史事,《公羊》《穀梁》則主要是訓詁《春秋》經文。


四書五經


“四書五經”,是中國儒家經典的書籍。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


在之前,還有一本《樂經》,合稱“詩、書、禮、樂、易、春秋”,這六本書也被稱做“六經”,其中的《樂經》後來亡佚了,就隻剩下了五經。南宋以後四書五經被列為儒學的基本書目,儒生學子的必讀之書。


風 騷


“風”指十五國風,代表《詩經》,“騷”指《離騷》,代表楚辭。風騷,用來指詩人,後比喻優秀的文學作品或文采,風騷後來又用為詩歌的總代稱。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從西周初年(公元前十一世紀)到春秋中葉(公元前六世紀)大約五百年間的詩歌;《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文人創作的詩歌總集。它們分別是先秦時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輝煌結晶,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故中國文學史上往往將“風”、“騷”並稱。“風騷”也因此成為文學的代名詞。


屈 宋


屈宋,是先秦楚辭作家屈原和宋玉的合稱。屈原是騷體(也稱“楚辭體”)的開創者,宋玉略晚於屈原,也以楚辭著稱,並對賦的形成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後世因以屈宋合稱。


在以屈原為首,包括宋玉、唐勒、景差在內的楚辭、楚賦的作家群體裏,屈原以楚辭著稱,宋玉等人皆效法屈原而以楚賦見長。水平最高、作品最多者,首推屈原,次為宋玉,故後世或以“屈宋”並稱。如劉勰《文心雕龍?辨騷》:“屈宋逸步,莫之能追。”不過,今天看來,宋玉的楚辭成就遠不能與屈原相比。


史學雙璧


史學雙璧,指的是《史記》和《資治通鑒》兩部史書。西漢史家司馬遷在遭受迫害之後,忍辱負重,發憤寫作,完成了被後世推崇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這本書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貫穿古今的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到漢武帝太初四年約三千年的曆史。


《資治通鑒》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司馬光所撰的一部長篇編年體史書,全書294卷,約300萬字,記述了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至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總共1362年的曆史。


兩書不僅在體裁上各有千秋,從語言上看,《史記》采用的是高古文言,比較淺顯。而《通鑒》則采用正規的散文文言,比較深;從思想意義上來說,《史記》是私修史,行文比較自由,不受意識形態拘束,但很多方麵則顯得散漫。而《資治通鑒》則是官修史,是司馬光和宋祁等人修撰,是奉朝廷之命,修出來給皇帝看的,所以一方麵《資治通鑒》行文比較拘謹、刻板;另一方麵措辭又相當嚴謹負責。


樂府雙壁


所謂“樂府雙璧”,即《木蘭詩》和《孔雀東南飛》的合稱,漢代古樂府民歌中最著名的兩大代表作。


《木蘭詩》又名《木蘭辭》,是北朝民歌,講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回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這一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


《孔雀東南飛》又名《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講述了漢末建安年間,焦仲卿劉蘭芝夫婦互敬互愛,卻因焦母的反對和劉蘭芝的哥哥趨炎附勢,而被迫分離,最終雙雙殉情而死的愛情悲劇。它是漢代古樂府民歌傑作之一,也是現存下來的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


漢賦四傑


漢賦四傑,又稱漢賦四大家,一般指的是司馬相如、揚雄、張衡、班固。另說,司馬相如、枚乘、賈誼、淮南小山。司馬相如與揚雄並稱“馬揚”或“揚馬”,與班固並稱“班馬”或“馬班”;班固與揚雄並稱“揚班”或“班揚”,與張衡並稱“班張”。


四人都是漢賦大家。尤以司馬相如成就為最高,代表作品有《子虛賦》《上林賦》《大人賦》《長門賦》《美人賦》《哀秦二世賦》等,代表了漢賦的最高水平。揚雄著有《河東賦》《校獵賦》《長楊賦》等,他“每作賦,常擬之(司馬相如)以為式”,多模仿因襲。


之後的班固以《兩都賦》聞名天下,張衡則以《西京賦》《東京賦》最為有名。他們二人作賦,體式也沿襲司馬相如,但結構、詞采更豐贍,尤以張衡《二京賦》體製更為宏大。在思想內容上,張衡京都大賦對統治者淫侈生活的批判精神較其他三家要強。漢賦四大家,標誌著大賦內容、風格的成熟。


班馬


班馬,亦稱“馬班”,指的是漢代的兩位著名曆史學家,“班”指班固,“馬”指司馬遷。司馬遷寫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班固寫有斷代史《漢書》,這兩部著作是“前四史”之二。班、馬的創作對我國史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張蔡


張蔡,指東漢張衡和蔡邕。兩人均為東漢文學家,善作辭賦。


張衡共著有科學、哲學和文學著作32篇,他的《二京賦》曾花了十年的創作時間,可見其創作態度的嚴肅。這篇賦不但文辭優美,膾炙人口,而且其中諷刺批評了當時統治集團的奢侈生活,其思想性也是比較高的。他在河間相任期時創作的《四愁詩》受到文學史家鄭振鐸先生的高度評價,稱之為“不易得見的傑作”。他的《思玄賦》中有大段文字描述自己升上了天空,遨遊於眾星之間,可說是一篇優雅的科學幻想詩。除了上述諸文外,遺留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