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5章:明朝的生活(1/3)

不是說曆史往後,技術必然就會進步。廁所的發展到了明朝反倒出現了停滯。明朝的經濟發展良好,人口也逐漸增長,但是公共設施的建設明顯沒有滿足人民的需要。


以北京城為例,公廁數量屈指可數,很多人為了賺錢開始建造個人收費的廁所。當時北京的公共廁所,入廁者必須交錢,入者必酬一錢,管理者還免費贈送兩片手紙。為了招攬生意,管理者通常會張貼大幅海報進行宣傳,並在廁所內部放置小說等消遣之物,可說是用心良苦。


當時北京城中公廁收費標準通常是一文錢,一斤鮮魚的售價也不過二十五文錢,所以公廁的收費還是蠻高的。有些人通常就尋找一個不顯眼的地方,偷偷摸摸地解決問題,甚至有的官員也在路上便溺。


宮裏的人是怎麽上廁所的呢?答案是馬桶。從皇帝到太監無一例外都用馬桶來解決個人生理問題,不過是皇帝之流的貴族用的馬桶較為貴重罷了。


盡管早在漢朝就發明了造紙術,但中國人素有珍惜紙張的傳統,極少有人用紙張來擦拭如廁後的穢物。人們通常使用廁籌來清理自己,廁籌就是打磨光滑後的細長的竹片或者是木片。


廁籌廣泛地被中國大眾使用,不僅如此,當時的廁籌還出口到日本,日本稱為籌木,中國稱為廁籌。隋唐時期中國因為國力鼎盛吸引了日韓兩國來此交往,期間輸出了不少包括廁籌在內的廁所文化。南唐後主李煜親自為高僧修剪廁籌,並把它放到臉上試試有沒有刺,廁籌一直到南唐時期都在被廣泛的使用著。


忽必烈的兒媳婦對婆婆非常孝順,為了使婆婆用的廁紙更加光滑,就用臉蹭廁紙來磨平一些粗糙的地方。在元朝就已經開始使用廁紙,並且當時的廁紙還是非常粗糙的。


到明朝的時候開始發生了變化,在明初的時候皇帝就已經開始用織布來清潔自己的穢物了。到了明朝後期,孝宗皇帝為了節省宮內開支,下令不再用織布、絲綢等織物,而用紙來替代。不過此時的皇帝禦用聖紙已有專門的部門—寶鈔司製造,比之前的廁紙更為光滑整潔。


成為大明朝的老百姓,是一件很痛苦的事,那就是規矩很多。


朱元璋開國時期創立的明朝社會體製,以及那個體製下老百姓的生活,恐怕很難把明朝同豐富多彩四個字聯想在一起。因為朱元璋所創造的社會體製,是一個等級森嚴、條令嚴苛、管理嚴格、簡樸刻板的世界。


明朝的規矩名目繁多,衣食住行,樣樣都有嚴格的條令,違規的代價很大,稍微不留神就很有可能是牢獄之災。


就以穿衣服來說,明朝初期特別是朱元璋統治時代,是一個穿錯衣服後果很嚴重的時期。明朝社會階層有嚴格劃分,不同等級的人群都有各自穿衣服的規定,一旦穿錯了就等於是僭越大罪,將被國家處以重刑。


但要想不在穿衣服的問題上犯罪,卻也是相當辛苦的,明朝穿衣服的規矩極其繁瑣,從發型到服裝無所不包,比如束頭,全國的成年男性都要束發,官員要戴烏紗帽,穿圓領袍,著黑靴。士子百姓要戴四帶巾,穿雜色盤領衣,不得穿玄黃顏色。教坊司樂工要戴青色頂巾,係紅綠帛帶。


女性方麵,普通老百姓的妻子,可以允許戴銀質首飾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