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一章 毫無頭緒(1/4)

人形異種的巢穴,被重型直升機運出來之後,然後再由世界上最大的運輸機安-225轉運。


這種運輸飛機運載重兩百多噸,運送這個巢穴在分量肯定是大材小用了,不過尺寸合適,機艙能裝得下。


當天午夜,這架安-225就降落在了昆侖機場。


這個機場是為了昆侖計劃剛剛修建的,到今天為止機場跑道隻完工了一條,剛剛擁有讓飛機臨時降落的能力,這就迎來了世界上最大的飛機。


次日淩晨三點,這個巢穴已經身處昆侖生物科研中心的一號實驗室,由楊拓率領一個科研班子開始攻關。


苗光啟和何子鴻兩人,則坐在指揮中心,一邊喝著茶,一邊透過玻璃窗觀測實驗室的情況。


何子鴻是前兩天到的,他作為國際生物研究會的前長老,著作等身,在生物學界的地位也是最頂尖的那一撥,可畢竟脫離實驗室有段時間了。


生物科研工作,其實就本質上是個手藝活兒。


最基本的一個例子,小白鼠大腿上的肌肉組織采集,手藝好的人幹這個活兒,小白鼠沒啥事兒,過兩天就恢複了。


手藝不好的人,小白鼠會出血致死。


一隻小白鼠的死活,看起來事兒不大,可由小見大,這直接關係到科研成本。


所以生物科研的一線工作,都是由年富力強、手藝精湛的科研工作者完成的。


狄蘭之前被譽為“紮拉夫尚手術室女神”,就是用精準快速的手術刀走位,折服了當時在場老老少少的同行們。


而楊拓在實驗室裏的綜合能力,比狄蘭還強。他具體操作能力不遜色狄蘭,還能保持絕對的理性,腦子更快。


像何子鴻的這樣的老人,也就定個研究方向,然後拉拉科研資金,具體的科研工作那是幹不了了,手術刀能抖得篩糠似的。


他最近十多年的科研成果,都是楊拓帶人替他幹出來的。


最後論文發表的時候,兩人聯合署名,何子鴻作為導師在前麵,楊拓在後頭。


而苗光啟的情況,跟何子鴻不太一樣。


他今年五十多,雖然不在一個生物學家的黃金年齡了,可他身上有強悍的修為,手藝比起年輕的時候絲毫不差。


這也是他苗光啟作為生物學家的核心優勢,手快技術好,幹什麽研究都事半功倍。


苗老先生的問題在於,他研究生物學,源動力不是為了人類科學的進步或者本人的功成名就。


他是為了找他心心念念的雲三妹。


結果等到他在生物學領域一覽眾山小了,這才發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