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華夏弄潮兒(1/3)

錢塘柳葉巷,建築布局形似一片柳葉,因此得名。


這是一條隱藏在高樓大廈中的胡同。


近幾年政府的若幹次拆遷規劃,都像一把把精確的手術刀,在完美地避開了這條小巷子的同時,一刀一刀地切去了原本在巷子附近的老建築。


回回拆遷,都沒柳葉巷居民的份兒,因此他們被周圍的民眾深刻地同情著。


這種同情的表達方式有很多種,大多數很小心,照顧著彼此的體麵,個別很張狂,把同情變成了鄙視。


不過這條長長巷子裏的幾十戶人家,卻都無視了這種同情的若幹個表現形式,做到了寵辱不驚。


擁有這份底氣的原因,是因為這條巷子的曆史,比這座城市還早得多,甚至比這塊土地還要古老。


這塊土地的性質是衝積平原,是錢塘江的水流裹挾泥沙,經年累月慢慢堆積出來的。


這兒海拔比較低,而錢塘江大潮如今是一種自然奇觀,在早年間卻是每年一度的災難。


這條巷子的居民,是這裏最早的修堤人。


這條巷子所在的地方,一直在錢塘江入海口的最前沿,不斷地東移,曆朝曆代都不一樣。


久遠的文明火種,一直傳承到了今天,所以他們很多事情都看得開。


別說拆遷這種小事兒,哪怕祖墳被刨了,都沒那麽在意。


七十年前,他們在這座城市西北角的祖墳所在地,就被刨了,而且還是國家考古隊幹的。


如今那片祖墳所在地,被命名為良渚古城,是中華文明最早的遺址之一,距今四千五百多年。


事實上無論是拆遷還刨祖墳,都是政府充分征求了他們意見之後,這才規劃落實的。


他們曾是良渚修堤人,也是華夏弄潮兒。


他們曾是城邦最強大的戰士群體,也是部落狩獵隊的骨幹成員。


文明曆經戰火、滄海桑田,數千年前的古城早就不複存在,成員大多南遷。


留下來的人,慢慢擁有了同一個姓氏。


這裏,就是如今獵門的“江南林”。


……


農曆三月初一,這原本不是什麽大日子,可柳葉巷的家家戶戶卻張燈結彩、喜氣洋洋。


家主帶著兩位夫人,回來了。


街道辦事處主任林賀春,這會兒正在林家祖宅的大堂上,陪著家主和兩位夫人說話,


祖宅門口圍著一群小孩兒,一個個爭先恐後地把耳朵貼在門板。


為了搶占一個好的偷聽位置,這些林家小孩兒差點沒打起來。


搶到位置的小孩兒剛剛聽到裏麵一句兩句,肯定會被其他同伴拖到後麵去。


被拖下來的小孩也不氣惱,屁顛屁顛地跑回家,去把聽到的消息告訴自家大人了。


門外的這些小動靜,自然瞞不過裏麵坐著的林朔。


這位年輕的林家家主嘴角掛笑,不禁回想起自己在這兒渡過的童年生活。


論調皮搗蛋,跟當年的自己比起來,這群小子那是差遠了。


眼下屋子裏正在說話的,是林朔的堂叔林賀春:“婚事早就準備好了,就等你們人到,隨時可以開始。隻不過,賓客趕過來,到底需要些時間。”


林朔看了看自己的兩位夫人,說道:“一切從簡吧,我們時間不多,婆羅洲那筆買賣挺急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