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五章 華僑新村(1/4)

回到滬海宋援朝先處理了下分公司的工作,這才騰出空來辦其他事。


忙碌兩天就到了周日,上午帶著林燕和孩子去了長風公園,下午三點把林燕和孩子送回家,宋援朝去了顧傑的家。


顧傑已經不住在原來的地方了,早在半年多前顧傑就幫家裏買了房子,不過和宋援朝不同,顧傑買的是滬海第一批商品房。


滬海的商品房要比其他城市早些出現,1980年的時候宛南華僑新村開建,雖然是涉外商品房,但也同樣屬於真正的商品房。


1982年,市裏確定了涉外商品的建造出售資格,自此商品房在滬海開始出現。當然對內的商品房正式銷售要等到後年,也就是1986年才開始,目前滬海擁有的商品房都是涉外房,普通老百姓可沒購買資格。


顧傑現在拿的是香江護照,也算是海外華僑的一員。所以他在剛剛建成不久的宛南華僑新村買了幾套房子,分別給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同時也給自己留了一套自住。


此外,顧傑還看中了在虹橋鄉剛興建的別墅房,提前預購了一套,不過現在房子還沒建好呢,自然不可能住過去,所以他現在還是住在宛南華僑新村。


宛南華僑新村其實離市區並不遠,比鄰萬體館,但從地理位置來看在中山環路也就是後世的內環線外。


現在的滬海人還把中山環路作為市區和郊區的劃分界限,在環路以內的稱為市區,在環路以外的就叫郊區。


當然了,這個說法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也產生了變化,等後來內環線建成後,環路以外的也屬於市區了,等到中環和外環線陸續通車,市區的概念進一步擴大化,這就是城市發展的結果。


宛南華僑新村,從後世的角度來看隻是普通的六層樓房,和其他普通居民小區沒什麽區別。


但在這個時代,能住上樓房的都是令人羨慕的對象,要知道滬海近1200萬人口中,絕大多數都有著居住難的問題,許多人依舊幾代住在矮小擁擠的老城區甚至“滾地龍”,有些年輕人因為家裏沒住的地方,就連結婚都隻能出去租房又或者螺絲殼裏做道場,想盡辦法在有限的居住條件裏弄出能安放一張婚床的位置。


住上樓房,通自來水,還有抽水馬桶,這在許多人眼裏是夢寐以求的,何況宛南華僑新村這樣的高級涉外小區呢?一般人別說住在這裏了,就連大門都進不去。


宋援朝是開車去的,從家到顧傑那邊也就十來分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