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歪門斜道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第五十三章 白蓮教(2/3)

楊博士走在一間間民宅之間,發現這裏的居民都供奉白蓮大士,一個穿著白袍,腳踩蓮台,手執六道道輪與拂塵,頭戴五佛冠與毗盧帽,簡直就是道教與佛教的共生體。


白蓮教是唐、宋以來流傳民間的一種秘密宗教結社。淵源於佛教的淨土宗,相傳淨土宗始祖東晉釋慧遠在廬山東林寺與劉遺民等結白蓮社共同念佛,後世信徒以為楷模。


北宋時期淨土念佛結社盛行,多稱白蓮社或蓮社。南宋紹興年間,吳郡昆山(今江蘇昆山)僧人茅子元,法名慈照,在流行的淨土結社的基礎上創建新教門,稱白蓮宗,即白蓮教。


早期的白蓮教崇奉阿彌陀佛,提倡念佛持戒,規定信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它號召信徒敬奉祖先,是一種半僧半俗的秘密團體。它的教義簡單,經卷比較通俗易懂。為下層人民所接受,所以常被利用做組織人民反抗壓迫的工具,深得民眾愛戴。


早期教義與淨土宗大致相同,崇奉阿彌陀佛,要求信徒念佛持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以期往生西方淨土。後來因為諸多原因,元代白蓮教的組織和教義都起了變化,戒律鬆懈,宗派林立。一部分教派崇奉彌勒佛,宣揚“彌勒下生”這一本屬彌勒淨土法門的宗教讖言。有的教徒夜聚明散,集眾滋事,間或武裝反抗元廷統治。


至大元年(1308),朝廷忌白蓮教勢力過大,下令禁止。仁宗即位(1311)後,曾恢複合法地位。但十年後英宗即位,活動又遭限製。因此,許多地方的白蓮教組織對官府抱敵對態度。加之其信徒以下層群眾居多,故當元末社會矛盾激化時,一些白蓮教組織成為率先反元的力量。紅巾起義領導人韓山童、劉福通、徐壽輝、鄒普勝等都是白蓮教徒,他們以明王(即阿彌陀佛)出世和彌勒下生的讖言鼓動群眾,產生很大影響。


明初嚴禁白蓮教。洪武、永樂年間,川鄂贛魯等地多次發生白蓮教徒武裝暴動,有的還建號稱帝,均被鎮壓。明中葉以後,民間宗教名目繁多,有金禪、無為、龍華、悟空、還源、圓頓、弘陽、彌勒、淨空、大成、三陽、混源、聞香、羅道等數十種,有的一教數名。它們各不相屬,教義頗多歧異,組織、儀軌和活動方式也不盡相同,但或多或少地帶有白蓮教的印記。統治者認為它們實際上仍是白蓮教,民間也籠統地稱為白蓮教。


明代白蓮教信徒眾多,主要來自下層社會。各派內部實行家長製統治,尊卑有序,等級森嚴。首領的成分十分複雜,對朝廷的態度也很不一致。有的借興教欺騙信徒,聚斂錢財;有的憑撰寫經卷攀附上層,取悅朝廷;有的在宮廷太監、官僚豪門中發展信徒;有的則與下層群眾反對官府的鬥爭相結合,發動武裝起義。


楊博士現在看到的這個白蓮教分支供奉不倫不類的白蓮大士的白蓮教分支顯然不是善類。


楊博士偽裝成白蓮教教徒,披上白衣,四處遊蕩,最終他發現了這個白蓮教分支據點的祭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