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盜墓之王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2蕭可冷(1/6)

2蕭可冷


飛機不斷下降,我們已經能夠清晰看到北海道近海的滔天白浪。那是日本冬季旅遊的一大著名景觀,即便是在三九嚴寒之際,也能吸引為數不少的全球背包客。


說到“古文化遺址”,整個亞洲地區,沒有哪一個國家能跟中國大陸相提並論。


這種能照出人類思想的古井,單單是中國的蘇州、杭州兩個城市裏,就能隨手找出三十口以上,比如杭州的“濟公運木井”、蘇州的“送子娘娘井”……當然,隻是美好的傳說而已,到底有沒有神話裏的那種奇妙作用,誰都不能保證。


我微笑著婉拒:“等有時間再說吧,我會有很多商業上的俗務要處理,可能無法到場。”


身為中國人,要我去給日本旅遊局做義務宣傳,肯定會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礙。


瑞茜卡稍微頓了頓,已經明白我的意思,飛快地從雜誌箱裏抽了一份當天的《朝日新聞》出來,用鉛筆迅速在二版頭條的標題上劃了一下:“拒絕我?因為這個?”


《朝日新聞》是日本國內影響力和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在開羅時,手術刀的別墅裏有一個專門的閱覽室,就是用來存放這份原版報紙的,據說已經從不間斷地收集了接近十三年之久。


我對日本文化並不感興趣,所以很少翻閱日文報紙。


那條標題是這樣的——“中國大陸律師團,再次對‘二戰期間慰安婦問題’向日本高級法院提請上訴”。


消息所配的四幅圖片中,最後一幅,是一個身材修長、戴近視眼鏡、西裝畢挺的中國男人,不到三十歲的年紀,正在高舉著雙手,似乎是在做法庭陳述。


瑞茜卡的思維很機敏,見我的目光在那男人的臉上停頓著,馬上瀏覽著新聞內容向我提問:“這個人,風先生認識——噢,是孫龍先生,大陸近五年來最好的中日法律問題專家,並且是此次大陸律師團的領導人……”


她是跨國電視節目的文案記者,當然知道中國與日本兩國間的曆史遺留問題,也就很容易地理解我婉拒嘉賓邀請的潛台詞。從這件小事上,能看出她的敏銳觸覺和善解人意。


慰安婦問題,是幾年來數度激起中國大陸“反日情緒”的導火索,而跨國索賠案件的緩慢進程,更是讓日本政府的名聲地位持續在全球民眾心目中不斷跌滑。這個時候,無論是為公為私,我當然不會答應做《探索》節目的嘉賓了,免得被愛國人士當作無恥的“親日派”。


對於孫龍其人,我曾有過短暫的接觸,不過那是私人話題,不足為外人道。所以,我不動聲色地把目光向下移動,輕鬆掩飾著:“不,我不認識,我是在看這條消息——‘中國特異功能團赴北海道參與中日文化交流’……”


瑞茜卡笑了笑,收回了報紙。


恰好在此時,飛機開始向下俯衝,做著降落前的最後準備。


飛機上的偶遇,不過是旅途中偶爾激起的浪花,很快就會被遺忘——即使瑞茜卡是個那麽善解人意的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