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章 佛圖(1/4)

看來,當年建造這個寺院的時候,是費盡了很大的心血在上麵。現在物是人非,寺院也已荒無人煙。


我們沿著走道繼續往裏,穿過回廊,是一個大殿,大殿構造是一個四合建築模式,坐北朝南的是大雄寶殿,對著大雄寶殿的是韋陀,東西兩邊的供殿已經被人嚴重的破壞,已看不清到底供奉的是什麽了。


尋常寺廟的布局大多都是正麵中路為山門,山門內左右分別為鍾樓、鼓樓,正麵是天王殿,殿內有四大金剛塑像,後麵依次為大雄寶殿和藏經樓,僧房、齋堂則分列正中路左右兩側。


大雄寶殿是佛寺中最重要、最龐大的建築,“大雄”即為佛祖釋加牟尼。三國時代,中土出現僧人,但隋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隋唐以後,佛殿普遍代替了佛塔,寺廟內大都另辟塔院。


這個地方的寺院基本都是沿革以前的布局,以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主供菩薩殿、法堂、藏經樓同在一個主麵上,如果有古塔的,一般都在藏經樓之後。


在這條南北縱深軸線上來組織空間,顯得對稱穩重且整飭嚴謹。沿著這條中軸線,前後建築起承轉合,宛若一曲前呼後應、氣韻生動的樂章。其美妙之處就在於響應在群山、鬆柏、殿落與亭廊的相互呼應之間,此地的含蓄溫蘊,展示出組合變幻所賦予的和諧、寧靜及韻味。


而達摩寺的寺院,卻並不是嚴格按照傳統的建築構造,它的進門之後是回廊,回廊之後是法堂,法堂之後就是這座看上去已經破敗的古塔。看上去似乎簡陋了不少,我們再往後深入才發現,可能是因為空間的原因,才導致沒有按照傳統的方法建造,因為這個後麵的空間實在已經不允許再建更多的大殿。


就在我們一夥人左右環顧寺廟周圍的時候,阿七忽然指著他的方向說道:“快看,古塔冒煙了!”


我們順著阿七的隻想看去,卻發現高高的古塔上麵,居然冒起了氤氳的青煙,那煙霧繚繞,仿佛是燃燒香爐冒出的青煙,又好似死火裏冒出的殘煙。青煙大約一米來長,在塔頂隨風飄動,慢慢的上升並環繞塔尖,久久沒有散去,看上去十分的神秘。


看到這氤氳的青煙,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古塔著火了,因為大多數的寺院建築,都是木質鬥拱結構的,起火很容易,燒成灰就更容易了。


這塔也想當然的是木質鬥拱結構,由於木質結構堅硬,留存至今已實屬不易,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