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血染明疆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第一百五十八章 路依舊在前方(1/2)

被郝搖旗一折騰,李過、劉宗敏、惠登相等人近乎狂亂的心緒,逐漸地平靜下來。


被問及為什麽造反的時候,不僅郝搖旗在思考這個問題,所有人都冷靜下來,考慮著自己為什麽造反。


眾人想來想去,造反的理由卻隻有一個,活著!


活的好上哪麽一點,不被貧窮與饑餓折磨,親人能幸福地守在一起。


為了活著就造反?這似乎有些牽強。


絕對不是牽強,於明末時期,陝西、甘肅、山西,甚至擁有多處平原的河南都是連年幹旱,導致顆粒無收。


朝廷很多時候都不會考慮災民的感受,十多年的時間,也隻有三兩次賑濟的機會,賑濟的糧食卻在運送過程中被各級官員盤剝。


災民變成了流民,流民再變成流寇,得到甜頭後,再華麗轉身變成反賊。


倘若賑災的糧食是一個直徑有二十米的超大雪球,各級官員就是哪饑渴幹涸的山梁、河溝,雪球自山坡滾落的時候,山梁便如飛速旋轉的刮刀,一層層地削減著雪球,鋪就了雪白而悠長的白色鏈條,並越來越厚。


百姓是山下渴望甘霖的小草,雪球滾至山底的時候,亦是極度瘦身成功的時刻,小草至多得到幾滴露水。


明末受災麵積本就大而廣,寬而闊,災民眾多,這點可憐的糧食,無法保證人體的最低需求。


吃草根、樹皮、觀音土,甚至人吃人,諸多場景順其自然地上演在大明疆土之上,崇禎坐於金鑾殿上被朝臣唬弄著,他拚命勵精圖治,銳意改革,卻終不能挽救絕望的百姓。


人吃人,放在二十一世紀中來,有些令人無法想通,想不通為什麽會這樣,要有怎樣的絕望才會選擇吃土、吃人。


對於這種事夜夢不敢枉言,隻因明末曆史中確實不止一次的提過人吃的人的事件,朝廷也有官員不止一次地上報給國家最高領導人,崇禎。


崇禎很多時候竟然能做到視而不見,這似乎在邏輯上說不過去。


正所謂巍巍華夏、泱泱大國,真就無法挽救他的子民嗎?


當然不是,最初的時候應該是各級官員怕被崇禎追究責任,也不敢上報實情,當人們被餓的造反,勢力在逐漸變強時,官員們便不負責任地說,有人造反,皇帝你發兵剿匪吧!


至於為什麽造反,官員們不會說,崇禎自然也不會問,擁有東方文明幾千年曆史人中國,造反永遠是背叛的代名詞,永遠不會有好結果。


官員們因為戰爭而盤剝著軍餉物資,富的流油;百姓因為戰爭而憤怒,陷入瘋狂的掠奪,隻要保證維持生命最低的需求,就不會被餓死。


惡性循環之下,反賊越殺越多,資源越來越少,大明王朝也在崇禎感到疼痛之時,走向滅亡之路,而這助推之手,無疑就是吃著大明俸祿的所有人,包括崇禎這個分發俸祿的人。


河南張獻忠與劉國能率領二十萬大軍投降熊文燦,隻餘羅汝才與李創,分別在江北與陝西拚命的掙紮著。


孤軍奮戰,戰鬥的結果,就擺在眾人心中!


他們能選擇的隻有兩條路。


與官兵奮戰到底,浴血沙場,而這卻背離了造反的初衷。


誰都不想死,也不願意去死,李創並不希望看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