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你們認識?(1/2)

這個故事黎昔當初學建築時也聽聞過,隻是時間隔太久忘的也差不多了,今天能聽蘇林重講,她也很願意重溫一次。


因而,並未上前打擾,默默站在邊角的位置和那些旁觀者般傾聽。


隻可惜蘇林沒講幾句便有他們小團隊的人來找,是個很漂亮的日耳曼女人,名叫Selma,她上前很開朗的揮手跟大家用蹩腳的中文打了聲招呼,“答加好。”


“你好。”那幾位學者亦很有風度的跟她打著招呼。


蘇林跟她聊了幾句貌似有事,無不歉然的對那幾位學者說,“抱歉,我可能有點事……”正說話間,眼睛朝黎昔方向看來。


黎昔心一跳,他該不會是讓她代替他講下去吧,她可是已經忘的差不多了的啊。


“沒講完的那一段就讓我以前的校友替我講講吧。”說話間,蘇林已經伸手跟一個人拍了拍掌,這是好久不見的意思。


從他臉上的笑跟打招呼的隨性來看,兩人顯然相識。


隻是,黎昔沒料到,那個人會是……陸廷錚!


陸廷錚顯然也是接到了蘇林的邀請,隻是他手中仍拿著那個邀請函,看來保安認識他並沒有收邀請函就放他進來了。


他跟蘇林拍過掌後又從容的跟那幾位學者一一握手致意。


“那就由我校友跟各位老師講未說完的下半段了。”蘇林說話間拍了拍陸廷錚的肩膀說了句,“Slough。”


陸廷錚沒說什麽,但眼神已經了然於事,示意他放心去忙。


接著,他侃侃將蘇林沒講完的下半段完整講出。


“作者用了一係列的隱喻手法探討個各個城市空間與建築的圖景,並用一種‘可持續的方式’將所有空間並置整個Slough的平麵被化成了維尼小熊裏的主人公。”


“這並非是來講方案,也不是來用UCL的工作量嚇唬人的,但是要知道每張隱喻的圖麵之下都是對1920年Slough社會經濟政治的大量調研,又是對什麽是快樂,人真正的需要的回答,平麵圖看似戲謔但是也需要對可持續這一概念進行深入研究。”


陸廷錚講話的同時已經將Slough那張平麵圖用手機搜索出來,拿給那幾位學者看,黎昔雖站得遠也能隱約看見圖上那個維尼熊的圖案。


“設計者也希望用這種方案喚起建築師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的持續關注,同時也表現了特有的浪漫藝術氣息,作者的構思與研究在其成冊與思路圖中可見。”


“不錯。”那幾位旁聽的學者聽到這兒均是感慨讚歎。


陸廷錚說到這兒將手機收起來,高談闊論的儀態很有學者風範,“這便是作為全球第二建築學院2014年最高分作品,當之無愧。”


此話引來一番掌聲。


眾人都被這個有情懷的故事打動了。


原來,建築並非是鋼筋混凝土這般沒有知覺和情緒的。


黎昔心內也熱潮湧動,感歎萬千,當初就是因為缺少熱愛和探索的求知欲,所以才會在這一行上漸行漸遠的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