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定居唐朝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第167章 論經濟(2/2)

全國都流通外,即便是金銀絹帛,在有些鄉下地方,幾乎都很少流通,而是多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易。”


眾人一聽,再思索對照,還真是如此。中國的銀、銅其實不多,曆朝曆代之所以沒出現銀、銅危機,其實很大原因是民間交易,除了銀、銅,多以絹帛代替。絹帛布匹也是可以當做銀錢使用的。


薛朗看大家都已經想明白,便接著道:“根據這樣的經濟運行模式,其實完全不用擔心會發生產能過剩的問題。首先,以家庭為基礎的生產模式,限定了產出;其次,封閉的特點導致的就是沒有流通渠道,也沒有流通的需要,既然沒有需要,就不會有多餘的產出,肯定以滿足自己的需要為首要之事,不會有太多剩餘;最後,因為分散,即便每家每戶皆有一點剩餘,問題也不大,因為形不成規模,隻要沒有形成規模,就不會泛濫成災,也就不存在產能過剩的危險。所以,諸公的擔憂,完全可以放下,無須掛懷。”


薛朗發完言,坦然望著大家。


“好!”


李淵帶頭誇讚,眾臣……包括太子,皆以笏擊掌表達對薛朗精彩發言的讚賞。薛朗身為末學後進,自然隻能躬身作揖表示感謝支持。


一直保持沉默傾聽,安靜思索之態的秦王,這時才道:“今日聽薛郡公一席話,世民對‘士農工商’之語,心中若有所悟。如若依照薛郡公之語,對待商者之問題,無需如臨大敵,給予太多重視乎?”


這話問的,不止薛朗暗自喝彩,即便是幾個老臣,聖人李淵,也忍不住多看了秦王幾眼。秦王這悟性,這舉一反三的能力,這還真是天生的,別人羨慕不來,也嫉妒不來。


李建成也不是草包,但是,比之秦王的靈慧而言,資質顯得太過普通,這是天才與凡人的差距,非人力可改變的。薛朗都忍不住想同情他一下了。不過,顯然不能,隻能在心裏默默歎息,可憐的太子。


薛朗道:“所謂士農工商,其實是相依相輔,相互依存的。如果隻論分工,不論其他,農、工、商其實都可以算是生產者,士是管理者。其中,農是最基本的生產者,生產出基本的物資,然後是工加工成商品,最後是商促使商品流通。所謂有需要才會有存在,存在即合理,士農工商皆是社會運行的一個環節,對商人的存在,不需要如臨大敵。還是那句話,人要生存,衣食住行皆是根本,商人的存在,要有富餘的產出之後才行,如果連肚子都吃不飽,怎麽做商人?隻是呢,朝廷身為管理者,在現在仍有許多人都無法保證溫飽的情況下,政策上向農耕傾斜,勸農之策乃是國之根本。”


秦王聽得眼現異彩,向薛朗致謝道:“多謝薛郡公指教,世民受教矣。”


李淵也聽得若有所思,摸著胡須道:“今日薛卿所言,其中一些道理,往日也有博學大家論過,可皆無有薛卿今日這般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薛卿大才,平陽有功也!”


這個評價蠻高的,薛朗謙虛道:“聖人過譽。既然秦王問到商人的問題,其實微臣還有幾句話想說。”


李淵感興趣的看他一眼,道:“薛卿家且講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