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定居唐朝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第六十二章 論鹽(2/2)

薛朗默默反省。


公主殿下一眼就看穿薛朗所想,道:“剛才聽幼陽議賦稅,原以為幼陽懂得,如今看來,幼陽成長的環境,與我大唐差異頗大,故而才對鹽政一事不解。想來,阿柳也不甚了了吧?”


“殿下英明。”


原來柳女官也不懂。兩人一塊兒等著公主殿下解惑。


公主殿下道:“我大唐的鹽產量,如若隻供應人口使用是盡夠的,隻是,相比起人口的消耗,還有一大部分要用於畜牧,牲畜也是需要用鹽的;另外,醫藥、農耕、工匠們也有用鹽的地方,鹽的產量相比起其用途來,就顯得捉襟見肘,供應不足。是故閑時吃淡食,戰時、農忙才吃鹹食,就是據此而來。”


薛朗恍然,不管人還是牲畜,缺鹽就沒力氣。古代鹽的使用範圍比現代廣,但因為生產技術和運輸的緣故,鹽的產量又跟不上,難怪要限製鹽的使用量。


聽到這裏,薛朗就懂了!薛朗問道:“既然產量跟不上需求,照理來說,鹽價應該高,朝廷為什麽把鹽價定的這樣低?”


公主殿下道:“為了薄賦,讓利於民,休養生息。”


薛朗懂了:“殿下的意思是鹽價與賦稅有關?鹽價是控製賦稅的手段?”


“然也!”


公主殿下讚賞的點頭。


薛朗恍然。古代封建社會本質上來說是農耕文明的社會,小農型、地方性經濟為主,經濟流通性不大。


作為國家主體,要控製影響國家經濟發展,以及通過賦稅來調節、把脈國家經濟和國計民生,再沒有比糧價和鹽價這兩個人人都需要的東西合適的了。


糧還有個南北差異,北方愛吃麵食,南方愛吃米穀。這鹽可是不管東西南北,人人都需要的。難怪古代要鹽政官營。


唐朝的低鹽價,顯然是朝廷強行把價格定低,進而影響到賦稅的降低,進而影響到糧價,讓利於民,以得到讓百姓休養生息的機會。後來老百姓生活變好了,於是鹽稅也就相應的調高。


所以,鹽價便宜的唐朝並不是說不缺鹽,鹽是缺的,隻是國家政策所致,鹽稅定的低而已。


薛朗明白了,不過,本著謹慎的原則,他並沒有貿貿然提出提高鹽產量的辦法。鹽價既然是關係一國賦稅的根本,就不能貿貿然去改變。特別是大唐剛剛建立,經不起那麽多的風雨飄搖。


特別是剛剛經曆了戰亂的民眾,幾乎沒有什麽抗風險能力。治大國如烹小鮮,牽一絲而動全身,薛朗說出來是很簡單,上下嘴皮一碰就完的事兒,可於國家、於民眾來說,是否是好事,薛朗還需要想一想。


就像王安石變法,王相公的本意肯定是好的,國家也是需要的,可是,民眾是否接受,是否適應於民情民生,王相公就沒考慮周全,變法失敗的結果,對國家的傷害,難以計算。


薛朗不想穿越一遭,反而成了曆史的罪人,薛朗想讓大唐變得更好,而不是變得更糟。


本著多調查才有發言權,實踐才出真知的原則,薛朗向公主殿下請教了許多唐朝關於鹽政的政策和規定,完了才拎著公主殿下給他的鹽回去。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