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四十四 章 戰時貿易(1/2)

抗戰爆發後,國共合作,首先是實現軍事上的合作,這有利於促進國共合作的進一步發展和全國抗日戰爭的開展。但受國民黨軍隊編製的限製,共產黨領導的兩個軍,即八路軍和新四軍,師的編製受到嚴格限製。為加強黨的領導和我軍實力,師下設旅。


旅的建製,不招風,不起眼,可以不動聲色暗裏發展,名為旅實大於師。旅下還有團的編製。拿我八路軍一一五師的教導五旅和新四軍獨立旅來說,實際上其軍事實力大於師,而一一五師,名為師,實際比國民黨二、三個軍的人馬都多的多。


從一九四三年開始,日軍在太平洋戰場已轉入全線守勢。為鞏固占領區,日寇妄圖把中國變為太平洋戰場的後方基地,更加緊了對我抗日根據地的“掃蕩”和“蠶食”。國民黨頑固派,配合日軍對我根據地進行封鎖和圍攻。


因此,在敵、偽、頑的夾擊進攻下,我軍的經濟供給十分困難。


根據黨中央的戰略部署,四三年四月,八路軍一一五師的教導五旅和教導二旅奉命合並,成立濱海軍區。陳士榘任司令員,符竹庭任政委(符竹庭犧牲後,由開國上將唐亮繼任),何以祥任參謀長,賴可可任政治部主任,蔡長風任後勤部部長,彭顯倫任後勤部政委,李元、李升平任後勤部副部長,黃乎兼衛生部部長,曹思明任後勤部政治部主任。


另外,後勤部下設會計、出納、軍需、被服、軍工、軍械、運輸、裝備、生產、貿易、總兵站、衛生部等單位。


濱海軍區下轄三個軍分區,歸屬一一五師和山東軍區雙重領導。根據黨中央的戰略意圖,軍區的主要任務是鞏固建和設根據地,把濱海地區建成廣泛開展遊擊戰的可靠後方和依托,為全麵反攻和戰後作準備。


由於敵人對根據地連續不斷的“蠶食”、“封鎖”、“掃蕩”、“禁運”,濱海軍區成立後一直肩負著一麵作戰,打擊日、偽、頑,反“掃蕩”,大小戰役持續不斷,一麵建設根據地,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雙重任務,後勤部的擔子尤為沉重。


一九四二年至四三年,毛澤東同誌先後發表了《抗日時期的經濟問題和財經問題》、《開展根據地的減租、生產和擁政愛民運動》和《組織起來》等著作,為我軍建設根據地,開展大生產運動明確了基本綱領,指出了自力更生、生產自給是我軍民克服經濟困難的根本途徑。


毛澤東、朱德、周恩來、任弼時等中央領導同誌親自參加陝甘寧邊區的大生產運動,極大地鼓舞了指戰員們把濱海地區建設好的決心。


為粉碎敵人的“大掃蕩”,保衛建設根據地,濱海軍區後勤部黨委根據軍區黨委指示,針對濱海地區的具體情況,經過幾次討論研究,製定了建設根據地和保障部隊供給的五項基本任務:


一、廣開財源,活躍經濟,籌集經費,提供資金;二、發展軍需生產,達到軍需物資基本自給;三、建設軍工廠;四、建設醫院,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培訓醫衛人員,保障部隊人馬健康;五、發展兵站交通線,加強前送後運工作。


沒有經費,部隊就難以生存。沒有資金,部隊就沒有了一切。根據當時部隊財經狀況,首先必須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