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靖康誌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第十二章 海戰(一)(1/5)

劉琦站在泉州九日山高士峰之巔,怔怔地凝望著麵前的石佛造像,不禁感歎前朝工匠的精湛技藝,以及世事的滄桑巨變。石佛高一丈五,寬五尺半,袒胸盤腿坐於蓮花座上,衣紋流暢對稱,坐下的蓮花潔白純淨,法相莊嚴,令人一見,不得不虔誠膜拜。


佛像造於五代時期,距今已經三百餘年,曆經風吹雨打,依然在默默守候著這鍾靈毓秀的九日山。泉州因九日山而靈秀,九日山因泉州而興盛,它們牽手千年,不離不棄,終於有了今日的九日山,今日的泉州城。


苦苦等候消息的劉琦,忙裏偷閑,要來九日山一遊,就是要沾點靈氣,還要借機拜一拜名山南麓的靈樂祠。一方麵正在派人搜尋知曉台灣地理的人,要弄清楚,第二登陸場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它到底在哪裏;另一方麵,要借風,借十幾日的南風。泉州冬有朔風,夏有薰風,秋有金風,春有和風,號稱四麵來風,可是,在這個時節,能盼來南風嗎?昔日周郎火燒曹軍二十萬,大勝赤壁,贏得千古美名;劉琦要打一場前無古人的海戰,要跨過海峽攻擊叛逆,如果成功,必將載入史冊,不令周公謹專美於前。事在人謀,亦須天時啊!


深深地吸一口穿越千載的靈氣,劉琦最後再看一眼近在眼前的佛陀,默默禱告,轉向九日山南麓。一路所觀,景色瑰麗,美不勝收,隻不過是靈山有情,遊人無心罷了。


山南麓有名寺曰延福,寺內有祠曰靈樂,靈樂原為水神,自唐朝開始,海外貿易興起,祈風的儀式都在此舉行。延福寺始建於西晉太康九年,已經有九百年的曆史,南北朝時期,印度高僧拘那羅陀泛海來中國,在金溪古港登岸。曾駐錫延福寺三年,翻譯佛經,延福遂為東南佛家聖地。寺院幾經戰火,損毀嚴重,現在的寺院是唐代宗大曆三年重建,並在國朝之初,大加修繕,才有今日的氣象。


經奉先院、講經堂、鍾鼓樓、星宿堂,來到靈樂祠。劉琦正衣冠,進到正殿,上香膜拜,隻願以虔誠之心,求得大神的保佑。


退出殿門,正欲離去,忽聽一聲“阿彌陀佛,施主請留步,”回頭一看,一名大和尚,帶著兩名小沙彌,含笑而來。


大和尚道:“施主既然來了,何不喝一杯茶再走?”


劉琦悟不通此中玄機,卻也知道在佛門聖地萬萬放肆不得,答禮道:“那就叨擾高僧了。”


快嘴的小沙彌道:“這是本寺住持玄通法師。”


竟想不到是住持呢!


劉琦一身便裝,與平常信徒沒什麽兩樣,身後也隻是帶了兩名親兵,怎麽就入了住持的法眼呢?


來到禪堂,席地而坐,小沙彌獻上香茶,輕輕呷上一口,與平日所喝的白茶味道不同,有些苦澀,久品回甘,倒也有些味道。


玄通長老道:“這是本地所產的安溪茶,可還吃得?”


“有勞法師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