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靖康誌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第八章 常日(一)(2/3)

br> “是,小的明白!”裴誼答道。


辰時一刻,官家趙桓於福寧殿進早膳。


巳時整,趙桓升垂拱殿,與宰執議事。


張邦昌、李綱等七名宰執,進殿麵聖,山呼萬歲,然後落座。君臣都沒有任何特殊表示,似乎,連續幾天的宰執罷朝根本沒有發生過一樣。


這件事情,趙桓氣歸氣,還是進行了深深的反思。要改革,要做事,要不拘一格,要奮發有為,這些都沒有錯。趙桓明明知道該做什麽,也知道怎麽去做,可是通過這件事情他明白了一個道理,欲速則不達啊!趙桓的頭腦中多了一千年的知識,一千年的經驗,和現在的人難以想象的眼界。找一個能夠跟得上他思想的人,難之又難。今天,他把自己的想法合盤托出,以誠相待,進而統一宰執的思想,不行的人,堅決撤換,決不手軟。


“前些日子,朕讓人畫了一幅漢武帝的畫像。許多人都說好,朕卻覺得不太象。諸位愛卿說說,漢武帝如何?”趙桓突然說出這麽一句沒頭沒腦的話,令在座的重臣頗費思量。


張邦昌端起茶碗,想喝又沒喝,然後把茶碗放下,道:“國朝司馬溫公論曰,武帝有秦之過,而無秦之失,至今思之,至論也!武帝一生,窮兵賦武,文景兩朝積蓄,揮霍一空,大漢的國勢由盛而衰,怎不令後人深思?而且,武帝之時,有內朝外朝之分,置國家法度於不顧,臣頗為不取!”


張邦昌搬出司馬光說事,自是滴水不漏,令人無從駁起。趙桓避開宰執,單獨發號施令,這才導致宰執罷朝一事的發生。而今,張邦昌話裏有話,趙桓又怎能聽不出來?不過,趙桓毫無動靜,看不出一絲不悅,隻是默默地聽著。


李綱道:“武帝吞南越、逐匈奴,拓疆幾千裏,為後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實乃雄霸之主也!”


秦檜最了解趙桓的心思,搶在趙鼎前麵說道:“中國之民於今被稱為漢人,皆漢武帝之功也!臣以為,漢武乃千古一帝。”


接下來,有的說武帝晚年喜長生之術,有損一生之功績;有的說,武帝立其子殺其母,有悖於禮義綱常,總體來說,肯定多於否定!


等大家都說完,趙桓起身,一字一頓地說道:“朕誓不與發掘先人陵墓的畜生共日月;朕誓要取回本屬於漢人的領土;朕立誌效法武帝,驅除胡虜,複我漢人江山,請諸卿助朕!”


說罷,竟深深一躬!


皇帝給臣子施禮,千古未有!大宋宰執們慌忙起身,跪倒還禮。


趙桓吩咐平身,再道:“朕剛才是替萬萬黎民百姓給諸卿行禮,沒有別的意思。諸位愛卿都清楚,國家已經到了非得變革不可的程度。朕準備先整頓軍務,再改革政事。休養生息,積蓄力量,十年之後,再與胡虜一戰。”


官家並沒有說現在就打仗,顯然經過深思熟慮的。趙鼎想說什麽,被趙桓打斷了:“今天,主要聽朕說,你們有什麽意見,今後有的是機會商量。先說軍事:第一步,沿邊設立六大總管,守衛邊防;第二步,削減廂軍、民軍、蕃兵;第三步,在軍隊內部實行護軍製度。護軍在“都”這一級別開始設立。護軍比相應的軍事長官低一級,軍事長官管理軍事,護軍管理思想、生活。第四步,撤銷三衙體製,所有權力統歸樞密院。第五步,禁軍主力整編為十二個軍團,軍團員額暫時定為四萬。沿邊六大總管各掌管一個軍團,兩個軍團設於京城,一個設於江南,一個設西南。另外,成立兩個騎兵軍團,我大宋之所以屢戰屢敗,完全是因為沒有主力騎兵的緣故。”


官家提出的構想簡直聞所未聞:這樣改下去,幾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