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醉臥江山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第六百零九章 星星之火終燎原(1/3)

縱觀大焱這一百六十年來的曆史,雖然發展至今也曾閃耀過繁榮昌盛的光彩,然內憂外患始終未曾斷絕過。


外患自然是曾經的大遼帝國,以及西北的黨項人,遼人雖然凶蠻,但檀淵之盟後卻信守盟約,與大焱結成兄弟之邦,使得大焱的北方獲得了長達百年的和平。


可黨項人卻如猴子一般上躥下跳,從來就沒安生過,大焱這邊雖然有種師道坐鎮,但仍舊是不勝其煩。


而無論是北麵成平的時代,亦或是太宗真宗朝軍事仍未疲軟之時,大焱的內患卻時常發生。


所謂內患無外乎天災人禍,天災無常,也無法控製,諸如地震洪水之屬,而內患則來自於幾個不同的方麵。


比如真宗駕崩之後,太後劉娥把持朝政,差點就走上了武則天的老路,以至於仁宗皇帝從七八歲開始登基,一直到二十五六歲才親政。


又比如朝堂上那些個貪官汙吏為非作歹欺霸奢靡,當然了,最重要的一點,還是民亂。


北麵的長期和平,加上西北被種師道鎮著,大焱帝國內得到了極其珍貴的成平時代,使得大焱能夠大力發展經濟,商業繁華,文化鼎盛,但安逸使人墮落,無論是朝堂還是民間,都催生了一股靡靡的風氣。


幾家歡喜幾家愁,貧富分化越發嚴峻,上層的朱紫富貴名門望族越發窮奢極欲,他們享受的都是從老百姓身上壓榨出來的民脂民膏,而百姓苦不堪言,隻有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最終怨聲載道,走上了起義的道路。


可悲的是,即便是起義,這些深受君權神授思想荼毒的窮苦百姓,大部分仍舊沒有想過要改朝換代當皇帝,他們那卑微到極點的渴求,隻不過是一頓飽飯則已。


這也使得大焱的叛亂看起來有些兒戲,許多人甚至將造反當成了一種謀生的手段,盡量將聲勢都造大,而後等待著朝廷的招安,這樣他們就能夠成為朝廷的一員,再不用忍饑挨餓,不是到了窮途末路,誰願意去打仗?


在太宗真宗朝及往後的幾十年,蜀川和西南,以及廣東西路,都是叛亂的重災區,蜀川的王小波起義等,也曾經轟動一時。


而到了檀淵之盟最後這十幾年時間裏,大焱的腐朽和弊病已經呈現井噴式的爆發,以至於老百姓求生不得,隻能紛紛走上了叛亂的道路。


宋江、王慶、田虎乃至後來的方臘,無一不是震撼江山,轟動朝野,使得人心惶惶,方臘甚至還占據半壁江山建立了國家,弄出了自己的小朝堂,無論聲勢還是戰果,都達到了驚人的地步,使得朝廷不得不調撥十數萬大軍去平定。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背景和前提,當河北爆發民亂之時,不僅是王黼,連大名府的官員和百姓,都顯得極其淡定。


然而王黼很快就淡定不起來了,因為這一次民亂的規模越來越大,範圍也越來越廣,聲勢浩大,根本就沒等王黼故技重施去粉飾太平,消息就已經被蘇瑜通過轉運使司的渠道,上奏到了朝廷,並上達天聽了!


而且蘇瑜為了賑濟和抗災,一直在河北東西兩路實地考察,所奏之事並非空穴來風,早在前幾封奏折之中,他就已經提出過要謹防民亂的疏策,隻是王黼坐鎮河北,無人敢議論此事,漸漸也就被忽略了。


此次他的奏章非但詳細闡述了叛變的具體情況,還順帶將了王黼一軍,此時朝臣們才意識到蘇瑜多麽有先見之明,更意識到蘇家兩兄弟,竟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