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醉臥江山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第五百九十三章 王少宰(1/4)

黃河乃是孕育華夏文明的母親河之一,可她就像一條無法馴服的蒼龍,屢次決堤改道,給沿岸百姓帶來滅頂之災。


黃河的流速極快,流量極大,夾雜大量的泥沙,在短時間之內就會淤積原來的河道,堤壩封鎖不住,變回決堤,而後脫離原來的河道,改道肆虐,形成新的河道。


自大焱開國以來,黃河決堤改道已經超過百次,由於生存環境仍舊惡劣,水利技術無法成功治理黃河,以至於河患成為了大焱朝最為嚴重的天地之災。


大焱朝廷無法不重視對黃河的治理,士大夫們也積極建言獻策,在仁宗、神宗和哲宗朝,對治理河患的問題更是展開了數十年的爭辯,然而終究是收效甚微。


慶曆八年,黃河在澶州決口,向北改道,行成了“北流”,最終在泥沽入海,嘉佑五年,又在魏縣決口,向東分出一個支流,成為“東流”,亦稱之為“二股河”。


此後,大焱朝廷內部就黃河北流還是東流的問題進行了長達數十年的爭議。


就環境方麵而言,北流順應河流走勢,但從軍事戰略方麵來看卻又帶來極其不利的影響。


當時大焱在莫州和雄州等地築了泥沼塘泊來防禦遼人的鐵騎,一旦黃河北流,便要流入遼國境內和淤塞大焱邊境的塘泊,這就是所謂的“失中國之險而為契丹之利”。


於是大焱朝廷終究還是選擇了東流的方案,在熙寧二年,為了實現全河東流,便發動人力堵塞了北流,使得河水盡歸二股河而入海,可是持續了十一年之後,北流又被淤積堵塞,再度決口。


為了挽河東流,元佑八年又發動極大的人力財力,可也持續不了幾年,到了元符二年又決堤了,黃河的主流仍舊走了北流故道。


曆數大焱的朝代,從太祖朝開始,便是與黃河爭搶人命的奮鬥史,但人力有時窮,終究無法勝過天地,這一次黃河決堤,河水甚至已經衝刷到了大名府境內。


即便在後世,治理黃河仍舊是一項極為艱巨的民生大工程,蘇牧對此自然是有所了解。


但在水利方麵他終究隻是一知半解,又不是專家,再者,以大焱如今的工業水平和國力,想要治理黃河實在是難於登天。


可這麽多年來,無論效果如何,大焱朝廷總能找到治標不治本卻又能夠解一時之危困的法子,所以說治河的人才總該是有的。


蘇牧雖然不懂治河,卻懂得“治人”,在他看來,大焱在治理河患方麵已經做到了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