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鑒寶王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第377章 鑒定唐三彩(下)(1/3)

“腐蝕較嚴重的釉麵向未腐蝕的釉麵發展的過程是一種由深至淺的漸進侵蝕過程。首先是最嚴重之處釉表釉光全無,隻見粗糙的麵目全非的釉,用手指可抹出痕跡,再接著是稍微嚴重的地方釉表極薄的一層尚存,但卻有極細的孔隙且釉光暗淡,有的釉光幾乎不存在了,用指甲可掐進去,再過渡下去,受輕微腐蝕的釉表乍看上去釉麵尚好,釉光也還自然,但仔細觀察釉麵就隱約可見腐蝕細孔,用小刀輕劃可劃出痕跡。


這種由淺至深又從深至淺的交替腐蝕過程,在釉表的表現是以毫米為單位的,但在時間上要形成這一過程卻是要以百年為單位的。整個器物易仿,細微之處難仿。


所以,吃透了真品唐三彩的釉麵,再回過頭來看仿品的釉麵,其淺薄之處也就一清二楚了。


3.返鉛現象——百年時間濃縮而成的精靈。


部分唐三彩真品釉麵的返鉛現象,即人們常說的“銀斑”,是唐三彩後天生成的典型物質。


返鉛現象的出現除了需要一定的環境,還需要上百年的時間,是時間留在唐三彩器物上的特殊的印記。


返鉛現象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麵:


(1)整件唐三彩器物的釉麵通體有一層薄薄的銀光,如秋月之色浮於物麵,如薄霜依稀可見。


(2)一件器物釉麵的局部有銀白色的返鉛現象,而大部分釉麵則沒有。


值得一提的是返鉛現象出現於任何顏色的釉麵,藍色的釉麵的返鉛現象往往更為突出,顏色更加自然。


並不像有些人所說的藍釉不會出現返鉛現象,要知道唐三彩的釉由各種化學元素組成,其中鉛的成分達25%左右。


既然釉有那麽高的鉛含量,隻要條件合適,什麽顏色的釉麵鉛分子還不是照樣跑出來,藍釉亦釉,沒有例外。


(3)以細小的銀白色斑點出現在釉麵上。


“銀斑”是真品唐三彩器返鉛現象的重要表現方式,其表現形式仍為不同時間先後出現的動態過程。


首先是醞釀階段,表現形式為釉麵出現隱約可見的淺黑色斑點,有的略呈爆裂狀,再發展是在淺黑色的斑點中間出現針尖大的白點,再往下發展便是白點逐漸長大成為白色的斑點。


隨著這一過程的不斷發展,釉麵上的銀白色斑點也就越來越多,大小不一呈色自然。


“銀斑”從醞釀到發展成為銀片,是不斷變化發展的,但唐三彩器出土後,離開了出現“銀斑”的環境,動態的生長過程便凝固在唐三彩器物上,給我們觀察它提供了一個動態的過程,幾百年的光陰便凝固在我們眼前。


真品“銀斑”,由分子構成,薄如紙張的1%。高仿唐三彩的“銀斑”,有的是在窯中燒成與生俱來的,似故意加鉛使之和釉一起熔化,“銀斑”深入釉裏,和真品“銀斑”浮於釉表剛好相反;有的“銀斑”是仿品出窯後“種”上去的,厚重笨拙,毫無自然感,與自然的鉛金屬的光澤差別甚遠。


盡管“種”上去的“銀斑”仿造者也用一定的溫度使之熔於釉表,可人為痕跡很濃,糊弄門外漢尚可,在行家麵前絕難過關。用第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