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我們都能歌唱(1/4)

應該都是想抓住大學生開學這個時間點。


專輯磁帶順著他們去銷售。


樂器由滬海到各地返校的大學生護送著到校。


報紙……也想讓高校大學生們先分享銷售。


在沒有網絡的時代,信息傳遞和物流運輸其實都是很單一的。


荊小強對滾社聯盟這種遍布全國高校的網點形式,肯定會下意識的利用起來。


所以他每次會議多少都會提到。


滾社銷售部、報社、常丹琳都會不約而同的搶著用這個網絡。


然後就形成個什麽情況呢。


樂器贈送占據了道德口碑的高峰。


磁帶專輯先推出銷售,就等於是先預演了一把大家都來倒磁帶。


然後報紙過了三四天才推出,各家滾社已經很嫻熟了,接到通知就直接去音像社拿捆紮好的音樂報。


接著迅速分發到當地各家高校。


最後大學生們蜂擁而出的在當地賣報紙呀!


改開後,國內除了省會,其實各地級市以下很少有本地報紙。


大多數省會城市也沒有賣報人,都是在報刊亭之類的擺售。


能想象一座省會城市突然冒出來上千甚至更多賣報的年輕人嗎。


五毛錢一份的報紙,兩毛錢給各地,報刊亭賣也是這個價,滾社大學生們賣也是這個收入。


同時期同樣十六版其中四版彩印的《足球》報、《體壇周報》都是一塊錢。


因為這兩家還拿不到什麽值錢的廣告。


省台廣告都還能在幾千塊的時代。


要保證不虧本就得賣到這個價。


可音樂報第一期,就帶著荊棘之花襯衫、MIYA運動內衣、以及二十多個其他品牌的小廣告!


襯衫和運動內衣給了各二十萬的廣告費,拿了半版廣告,MIYA運動內衣甚至拿了底版的彩色廣告位,安寧親自上陣拍的慢跑照片!


據說好多各地老蛇皮,光是看見這個就掏五毛錢買報紙了。


何炯炯他們報社有個清京大學的高材生,反複核算過這種發行 大學生賣報的模式。


當時出人意料的定下個十萬份的印刷量!


要知道著名的《體壇周報》在88年創刊,第一年都每期隻發五千份!


哪怕是到九二年,每期發行量還不超過二十萬。


這個開局數字已經很驚人了。


可荊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