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那有什麽藝術,都是技術(1/4)

卻讓所有人麵麵相覷。


荊強忘了自己在這個環節,最碾壓人的,是語感!


他對意呆利語言的語感掌握!


還是用外國人相聲來打比方。


這麽多年,能得有那味兒也就大山等寥寥可數的幾個人。


幾十年下來,也是最近外國人進入國內接觸麵越來越大,才出現一些在短視頻裏麵滿口地道當地腔的老外。


但叫這種人還要具備專業能力可以唱京戲或者京韻大鼓之類的,可以想象有多罕見?


荊強就是反過來,美聲唱法最經典最地道的是意呆利語,少量德語法語,這種歌唱形式就是基於這類語言產生的,類似於京劇、昆曲的水磨腔怎麽都離不開漢語特點。


到此時為止,國內為數不多頂尖的美聲唱家大多都不會自己唱的外語,他們隻是能抓到那個腔調。


跟普通歌迷唱外語歌一樣,硬記發音而已。


荊強這多年生活花旗的語境還在其次,主要就是胡德爾鬆那正兒八經的原裝歌劇出身。


隨便唱唱都能聽出來差別。


評委席安靜了一會兒,然後紛紛交頭接耳。


最後還是那個最早的評委提問:“你跟誰學的。”


這時候的確顯現出來師承關係的好處了,荊強泰然:“我的老師是滬海音樂學院的周晴雲教授。”


戲劇學院有用嗎,還得是根紅苗正的學術體係。


而且這是解釋他為什麽年紀輕輕就有如此水準的最簡單辦法。


果然馬上就看見態度變了,評委席一片滿是怪不得:“周教授在花腔高音上的造詣的確深厚……”


“名師高徒,名師高徒,怪不得這麽地道。”


“必須承認滬海在這一塊還是有底蘊的,教學訓練體係領先全國啊!”


“整個八十年代,全國在國際美聲唱法、歌劇領域的金獎,都是滬音拿下的吧?”


這就起碼獲得了一個不會被場外關係影響的公平地位。


因為再用什麽把這孩子壓下去,都要拿出個學術態度來證明。


不然那就是不懂藝術。


同組的其他人再看這個不穿軍裝的文藝兵,滿眼羨慕!


荊強還覺得自己是過關完事兒,出來就問負責安排的幹事是不是可以走了。


特麽已經在平京呆了五,趕著想回去,那麽多事情。


人家吃驚嚴肅:“等通知,服從安排!”


估計沒見過這種來到行業最高殿堂,還慌慌張張要回鄉下的慫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