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已經是傳奇了(1/3)

雖然已經過了提交作品最後期限半個月,可能是審核或者其他原因,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又陸續增加了四部影片,其中有台灣侯孝賢的《咖啡時光》和賈樟可的《世界》。


在江川的印象裏,威尼斯電影節沒有哪一屆是沒有中國電影參展的,本以為這屆會例外,然而並沒有。


進入新世紀後威尼斯電影節主辦方換了新的主席馬克·穆勒,此人早年留學大陸,在北京生活多年,能說一口流利北京話,對中國情有獨鍾,與大陸電影界關係非常好。


江川記得某一屆威尼斯電影節,章子宜走紅毯時,這個主席一高興給她跪下了,照片公布後一片嘩然。


作為北電所謂第六代導演代表,賈樟可的作品江川當然了解,這部《世界》拍的是在一個世界公園內工作的男男女女的日常。


這部電影拍得一般,不算賈導的代表作,而且和中國許多其他導演一樣,他老婆是這部電影的主演。


很早以前江川就想過,電影也是商品,許多創作組合就像每天天不亮就開門的早餐夫妻店,丈夫下廚妻子招呼客人,吆喝著把東西賣出去,商業的本質是一樣的。


至於侯孝賢的新片《咖啡時光》,江川除了官網信息外,還特地上網搜了新聞,說是台灣電影,其實這就是一部曰本片,講的是一個東京的愛情故事,除了導演是台灣的,其餘都是曰本人,鬆竹映畫投資,去年年底已經上映,票房一塌糊塗。


賈導的《世界》也上映過了,威尼斯電影節與奧斯卡正好相反,原則上不接受已經公映過的電影,這可能影響了兩部片子的報名,不過最終卻獲得通過。


江川記得同樣是賈導的《三峽好人》,某一屆威尼斯電影節都開幕了,照樣插隊提名了主單元競賽,真挺牛逼。


從九十年代末開始,新世紀是亞洲世紀的說法就開始甚囂塵上,市場是敏銳的,電影節作為巨大的宣傳機器和交易市場,反應也非常快,歐洲三大電影節都先後設立了亞洲電影促進聯盟獎,賈導和亞洲不少新銳導演都是靠這個獎起家的。


所以個人發展離不開曆史進程的推動,趕上好時候和個人能力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


江川也算是趕上了好時候,他的《進擊的巨人》也很進擊,跳出了受集英社委托的角度,沒有順著其他漫改的路線走,而是將小野寺定位為製作的主角。


合作的模式實際上與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