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保持聯係(2/3)

r> 江川知道關於資金的故事,她說的曰本人叫佐田雅誌,父親二戰期間曾經在中國工作,出生在東北,會說流利的中文。


這似乎和江川的家族遭遇有些像,隻不過戰爭結束前佐田雅誌回到了曰本,並成為著名歌手,而且是八十年代初第一個來中國表演的曰本歌手。


當他得知央視籌拍《話說長江》卻沒錢,就主動提出提供十億日元,最終央視說八億日元就夠了。


八十年代的八億日元和現在不是一個概念,佐田雅誌並沒有那麽多錢,於是回曰本借了高利貸。


《話說長江》大獲成功,大陸播出的版本主題歌是《長江之歌》,境外播出的都是佐田雅誌唱的《生生流転》。


然而他欠的八億日元一直也還不上,高利貸利滾利到三十五億,不過這家夥也厲害,接連出了幾首熱門歌曲,單曲曾經賣到一百五十萬張,也幫山口百惠等巨星寫歌,到二零一零年居然把錢都還了。


今年是二零零四年,《話說長江》過去二十年了,陸小倩說:“二十年過去了,紀錄片就像死了一樣沒有生機,相比較國外我們明顯滯後。”


陸老師還是那麽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更準確地說是早早地就已經進入憂國憂民的高尚階段。


讀書時同學們曾經問過她,您是表演係一枝花,不趕緊趁年輕下海賺錢,為什麽讀導演係研究生,也沒啥可潛規則的圖啥?


看來圖的就是崇高理想、執著的高尚信念。


其實就像江川經常想的,許多事都是發展階段性問題,人到山前自然就能找到路。


紀錄片當然死不了,未來有不少紀錄片佳作,比如八年後《舌尖上的中國》,就很不錯。


既然老師焦慮,能不能提醒她搞個項目,提前把《舌尖上的中國》拍了呢?


當然不行,二零零四年的大陸,美食還不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拍出來也未必有人追捧,反而讓忙忙碌碌的觀眾覺得這種所謂紀錄片還是在玩虛的,一股中產階級趣味。


不過作為課題,倒是可以提供給陸老師研究,寫篇論文,拍一段作業。


所以兩人就關於北京烤鴨的紀錄片展開了討論。


江川的建議是拍一個故事,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