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三條路(1/2)

港片想要進入內地院線上映,一般分為三種方式:合拍片、分賬片以及被中影買斷。合拍片,就是與內地的電影製片廠合作。從90年代開始,灣灣當局不再對上映的港片作出“不能有大陸方麵人員和資金參與”的限製,於是開始有港島電影公司北上拍片。比如黃飛鴻片頭民團海灘練功的戲,就是到內地找軍人參演的,這在之前的港島是不可能拍成的。甚至後期很多內地經典電影都有港台資本的參與,包括活著、大紅燈籠高高掛、霸王別姬等。可以說是港台的資本拯救了第五代導演,甚至拯救了當時的市場。但是這個時間段,內地的電影發行全部是由中影獨家發行,中影支付給各大電影廠買斷費,然後再發行拷貝一個拷貝10500元或者9000元。那麽這個時候和內地電影廠合拍的港島公司也一樣,隻能分到一點中影的買斷費,之後電影賣得再好,也和自己無關。以新龍門客棧為例,1992年新龍門客棧發行拷貝333個,是當年內地所有電影裏的發行冠軍,但是作為影片出品人之一的吳思元,不僅分不到什麽錢,還得倒貼廣告費。但新龍門客棧在內地大熱,也促使吳思元北上推動內地的發行分賬製度改革,後來黃飛鴻之獅王爭霸成為了第一部在內地參與票房分賬的電影,但是隻限於魔都等少數一二線城市。也可以理解,畢竟其他省市就連中影都插不進去手。不過合拍片的黃金時代即將來臨,到1993年也就是董熹正式成為北漂一族。發行獅王爭霸霸王別姬方世玉水滸傳之英雄本色等陸港合拍片的公司,每月隻需要排片一部即可拿到全月5070的收入。這是什麽概念,基本上是躺在金山上數錢。而到了199年,發行收入前十的內地電影中,陸港合拍片占了7部。而且最為關鍵的是,雖然當時的這些港片無法在全國鋪開來放映,但在凡是發行的地區,肯定都屬於最熱門!換句話說,就是潛錢力無窮!不過好景不長,1993年年末,內地出台政策,開始限製合拍片的數量,合拍片熱潮也就暫時落下帷幕。畢竟國內相關負責人也不傻,這種發展方式對本土電影發展傷害巨大,也間接導致第六代導演走向地下。雖然不是主因,但肯定有影響。所以港島方麵一直想要爭取港片的待遇,其實是因為他們嚐過甜頭。合拍片時代過去,就是分賬片的時代,港片和好萊塢電影一樣,采用的是分賬發行。這直接成就了程龍的神話,1995年春節,紅番區幾乎同步在香港和大陸上映,帶動了內地最早的春節檔熱潮,最終以9500萬票房收官。這個票房紀錄直到去年,才被董熹接二連三的打破。不過因為進口分賬片的份額有限,還要被好萊塢電影占據大部分的份額,所以港片幾乎失去了內地的市場。一年隻有寥寥幾部電影能夠在內地上映。還剩下最後一種方式,那就是買斷。中影每年會以進口片的名義,從港台進口部分電影發行拷貝。這種方式沒有什麽可討論的,進口什麽電影,發行多少拷貝根本不受市場調控,很多在港台大熱的電影中影根本不會引進,引進電影中不少還是下映兩三年的。關於這種方式,值得一提的是灣灣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這部電影在台隻上映3天就下畫,被引入內地之後卻引發觀影浪潮,甚至打破了當時大陸的發行收入記錄。據說在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