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過年兩三事(一)(1/3)

昨是臘月二十三,過年,在北方也是祭灶的日子,於飛對於年的概念比較模糊,隻記得關於祭灶的一句諺語,官祭三,民祭四,王八祭五,鱉祭六。


這裏的三四五六,指的是臘月裏的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


於飛的時候就曾疑惑的問母親,我們家又不是當官的,為啥要祭三呢?王八和鱉為啥還要祭灶?


母親告訴他,誰家都想過上好日子,做官當然是最好的出路,所以一般人都會選擇二十三祭灶,代表了一種美好的願望,至於王八和鱉為啥要祭灶,母親則告訴他,做人不能太懶。


……


俗話,二十八把麵發,二十九蒸饅頭,雖這話並不適用所有的地區,但是在北方,每年過年都會經曆這一遭,隻是時間上不同罷了。


在於飛的老家,臘月二十四五蒸饅頭算是正常的,要花費一的時間,要蒸上好幾鍋,除了要備足兩三個星期的饅頭,還要蒸一些包子,饃花,大饃,棗山之類的。


包子饅頭是用來吃的,大饃是用來上供和走親戚用的,是姑娘回娘家的時候專用的,所以在於飛的老家,閨女也被稱為誰家誰家的大饃。


大饃就是用蒸好冷涼的正常饅頭,在外麵在敷上一層發麵,上麵再弄上一個微型的饃花,點上紅棗,放進鍋裏再蒸一次,等外麵那一層熟了,就形成比一般饅頭要大一圈的大饃。


饃花則是娘家人用來押框用的,你把閨女的大饃留下,總得讓她帶回去點啥吧。


棗山則是饃花的放大版,在底下還有個用麵做成的底座,這是用來上供的,地鍋的一層篦子也就隻能蒸一個,你能想象到有多大了吧。


……


隨著年關越來越近,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往家趕,每都能在村裏麵看到幾張許久不見的熟麵孔,村裏越發顯得熱鬧起來,平時空無一人的路上,現在到處都能見到三兩個閑聊的人。


於飛拎著一個大鍋蓋走在前麵,果果拿著一個超大的竹篦子跟在後麵,那篦子差不多跟她的身高一樣高了,一走三搖的,帽子上的兔耳朵也隨之晃動。


原本於飛打算一手拎鍋蓋,一手拿篦子呢,這丫頭不讓,非得自己要拿著。


家裏的地鍋平時蒸饅頭隻要一層,因為過年的緣故,蒸的饅頭比較多,所以就需要大篦子和大的鍋蓋,這樣一鍋可以蒸兩層。


這種大鍋蓋是用高粱杆,蘆葦和麻繩編織而成,高高寬寬的身子使得它能蓋下更多的麵積,平時幹幹的就是好幾斤重,在經過水蒸氣的浸透,每起一次鍋都會加重一些。


這種鍋蓋在於飛的老家也稱為鍋拍。


雖現在有專門的饃籠,還是不鏽鋼的,用起來很輕便,但沒有這種原始方法蒸出來的饅頭好吃,所以於飛家裏在使用了一次饃籠之後就放棄了。


走一路,打了一路的招呼,碰到關係不錯的,還會停下裏嘮幾句,在於飛第N次停下來之後,果果終於爆發了,踢了他一腳:“你走不走了?奶奶和姑姑還在家等著蒸饃頭呢!”


瞅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