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後記


蕭紅,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中命運最為悲苦的一位,曾被世人譽為“三十年代的文學洛神”。在民族遭受苦難時期,蕭紅也顛沛流離,曆經反叛、覺醒的思想掙紮,以她柔弱多病的身軀和剛毅不屈的文字同世俗進行抗爭,直到今天,她的作品仍有很強的生命力,深受廣大青少年讀者的喜愛。


《橋》是蕭紅短篇小說中的代表作,她對此篇十分偏愛,在發表之前就以此名結集成小說、散文集《橋》。作品在意象選擇、人物刻畫和語言運用等藝術方麵,做了很多新的嚐試,使她的作品創作始由稚嫩走向成熟,為日後創作更具深度的長篇小說奠定了基礎,而它所體現的悲劇性則代表了蕭紅的創作基調。此外,本書還編選了蕭紅的長篇諷刺小說《馬伯樂》,以及她的散文、詩歌代表作,這些作品無不體現了她對人生、對人民的關注。她把揭露“人類的愚昧”和“改造國民的靈魂”作為自己文學作品的藝術追求,在“對傳統意識和文化心態的無情解剖中,向著民主精神與個性意識發出深情的呼喚”。


蕭紅傳奇的一生,亦如她作品中滲透著的濃濃的悲劇氣息。在她生命即將走盡的那一刻,她發出了這樣的呐喊:“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在為本書設計封麵時,設計師特意選用了一幅符合故事背景和作者獨特風格的美術作品。在此,本社特別向該作品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並期盼能與您取得聯係。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