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 也還行(1/3)

方卓不是一個瞻前顧後的人。


他心中有了傾向,下一步就是考慮如何圍繞這個傾向來做事。


來自領導全力的表態像是一個火花,點燃了由半導體項目思考來的很多想法。


技術大佬有多重要?


一個已經把先進技術過程走一遍的大佬有多重要?


仍以梁孟鬆來舉例,方卓記得媒體曾經對他的描述,他到任中芯300天,率領團隊讓14nm芯片的良品率也從3%提高到了95%,達到量產標準。


具體數值或許模糊不準,這種巨大的提升卻是毋庸置疑的,它是整個團隊艱辛努力的成果,但更是技術領軍人物指引的效果。


方卓覺得這種關鍵技術人物的價值很難用金錢體現出來。


所以,他定下了兩個小目標,先挖胡正明,再挖梁孟鬆。


怎麽挖?如何挖?


中科大這樣的名校正是最好的實施平台。


換作申城,即便方卓托著鄭丹銳、裘迪這樣的領導去拜托交大在國際上挖人,人家頂多就是真的幫忙努力試試,一旦試不成,那也就是不成。


中科大則不然。


這座高校當初從京城外遷,數個城市以“沒有口糧指標”等原因拒絕了,皖省廬州則是給地、給糧、給錢,留下了中科大。


彼時,廬州解散師範給中科大騰出校舍,全省不通暖氣,中科大通了暖氣,城市電力緊缺,中科大是優先供電單位……


皖省廬州和中科大的關係不比尋常,本地領導對學校的影響也不一樣。


所以,王書山第一站把方卓帶到中科大校園,他有底氣說出“咱們科大願意全力支持”“老師學生不願意留下來,校長親自做工作,我親自做工作,絕對沒有半句虛言”的話。


方卓把對科大微電子的考量放寬到整個學校所能發揮的能量,一下子變得豁然開朗。


有一個“六度分隔”的理論,兩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而中科大想要發動人來接觸之前就任教於加州大學的胡正明,恐怕還不需要六個人。


著名校友、國際學術合作者乃至直接的邀請,中科大都可以。


方卓上次眼睜睜看著“漢芯”的陳進成為交大新成立微電子學院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