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宋教仁:鋒芒畢露殺身禍(1/6)

第七章 宋教仁 宋教仁隻活了32歲,他在20世紀初那個曇花一現的瞬間所掀起的民主旋風,至今仍是中國民主憲政史上一道最壯麗的風景線。


1931年3月初,宋教仁抵達上海,接到袁世凱發出的“即日赴京,商決要政”的急電。3月20日晚上10時,宋教仁乘火車去北京。當時宋教仁與送行的黃興、於右任、廖仲愷等人一一握別,正要上火車時,突然被冷槍擊中,連中三槍,經搶救無效,於22日淩晨與世長辭,年僅32歲。此案一時震驚中外,史稱“民國第一案”。孫中山挽聯稱宋教仁:“作公民保障,誰非後死者;為憲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那麽,到底是誰殺害了宋教仁,凶手又是怎樣的結局呢?


1882年,天資聰穎的宋教仁在桃源縣上坊村出生了。他6歲時就入了私塾,17歲進入桃源漳江書院。1902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武昌普通中學堂,並於第二年入學。“九省通衢”的武漢向他展現了一片寬闊精彩的新天地。由吳祿貞等人組織的革命團體在武昌花園山的聚會深深吸引了他。在這裏,他常與同學田桐、吳昆等人議論時政,暢談革命。就是在這時,他下定了決心要走反清的革命道路。


宋教仁在武昌結識了一位著名革命者——黃興,兩人從此成為至死不渝的摯友。黃興因激烈的反清言論被驅逐出武昌,回到長沙。不久,宋教仁也回到湖南,為成立革命團體到長沙、常德一帶做聯絡工作。


11月4日,宋教仁以赴黃興30歲壽宴為名,與黃興、劉揆一、陳天華、章士釗等在長沙黃宅籌創華興會。1904年,華興會在長沙正式成立,黃興為會長,宋被選為副會長。該會的宗旨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驅除韃虜,恢複中華”。


同盟會於1905年成立,宋教仁被推為司法部檢事長,代黃興任過庶務長,主持本部工作。在孫中山領導的武裝起義屢遭失敗和同盟會東京本部因內部分歧幾乎無人領導之際,宋教仁提出在“長江流域同時大舉,隔斷南北,使兩方交通斷絕,製政府命脈”的戰略思想。


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成立後,宋教仁任文事幹事。中部總會在長江兩岸各處設立機關,培元氣,養實力,以圖舉事反清。宋教仁以上海《民立報》為喉舌鼓動革命。兩個月後,武昌起義,全國響應,清政府土崩瓦解。


宋教仁認為,為了建立統一的民族國家,中國必須實行中央集權。為了防止中央集權可能導致的獨裁,隻適合實行英法式的責任內閣製,而不應實行美國式的總統製。他說:“內閣不善,則可更迭之。總統不善,則無術更迭之。如欲更之,必動搖國本。”


在籌組南京臨時政府時,孫中山主張實行總統製,不設總理。宋教仁主張實行責任內閣製,應設總理。一些擁護孫中山的同盟會幹部認為宋教仁主張內閣製,是因為他有當總理的野心。宋教仁並不在意,繼續為民國官製建設殫精竭慮。原來的《臨時政府組織大綱》規定了隻設大總統,不設副總統,中央政府隻設五部。宋教仁提議增設副總統,行政各部則不加限製。在宋教仁的倡導下,各省代表會議選舉黎元洪為副總統,決議政府設9部。孫中山提議宋教仁出任內務總長,因多數代表反對,他隻能屈就當法製局局長。


政治上的挫折並沒有使宋教仁氣餒。在很短的時間內,他就擬訂出《修正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中央行政各部及其權限》、《各部官製通則》等法規,使政府部門設官分職有章可循。蔡元培說:“民國官製,先生所創定也。”也有人說:“在民國法製建設方麵,宋教仁建樹多,堪稱中國的傑弗遜。”


南京臨時政府結束後,孫中山去職下野,熱衷於鐵路建設。黃興等革命元老消極彷徨。隻有宋教仁還以飽滿的熱情站在政治鬥爭的第一線,希望通過建立責任內閣維護共和製度。


7月21日,同盟會本部召開夏季大會,宋教仁當選為總務部主任幹事,成為同盟會實際上的主持人。他加快了組織大黨的步伐。8月25日,以同盟會為核心、聯合國民公黨、國民共進會、共和實進派等黨派,組成中國國民黨,召開成立大會。孫中山選為理事長,宋教仁以僅次於孫中山和黃興的票數當選為理事,被孫中山委任為代理理事長。此時,孫、黃的興趣和主要精力放在實務建設上,主持北平國民黨本部的就是宋教仁。


年底,國會議員選舉拉開序幕。1913年3月,國民黨獲壓倒多數席位。宋教仁作為國民黨代理理事長,自然成了責任內閣的組閣人。


麵對這樣一個人物,一世奸雄袁世凱豈能無動於衷。譚人鳳曾一語道破個中厲害,“國民黨中人物,袁之最忌者唯宋教仁”。宋教仁的行動危及了袁世凱的獨裁統治,更危及了他下一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