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性善與性惡(1/2)

聽到這句話,坐在夏歆身側始終“吊兒郎當”的楚漁,狹長的眼眸深處,掠過一道異彩。


能出這種話來的“老頭子”,不是一般的“老頭子”。


盡管,楚漁知道陶華輝故意隱瞞了一些事,一些他今必定要問個清楚,但現在還不到時候發問的事。


夏歆那傾國容顏上的表情更顯莊重,靜等陶華輝出後文。


陶華輝目露悵然之色,繃緊的身體一下子鬆垮下來,隨意靠在沙發上將心中苦事娓娓道來。


“你們兩個現在一定對侯總編很有意見吧?覺得他很勢利,和大多數‘奸商’一樣,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為奪利益不惜一切。”“但其實在很早之前,我和他就是同事了,我們兩個同為一家報社的新聞編輯,一起出差、一起采訪、一起撰稿,那個時候,網絡媒體平台還沒有發展的如此完善,大多數人都是依靠報紙來獲取新聞信息,


但雖然傳播媒介不同,那些讀者的本性卻和如今的‘看客們’大同異。”


“人性是一個很奇妙的東西。”


“華夏古代偉人,在人性論上有兩大教派,分別是孟子的性善論,以及荀子的性惡論。”


“孟子和荀子一樣,認為食色喜怒等是人的先性情,是人類情感所不能避免的,同時也是人所共有的。但是在性情與仁義上,荀子的觀點則和孟子不同。”


“孟子認為,人類食色和仁義,都可以看作是出於先性情,其中仁義是大體,食色是體,仁義好比是熊掌,食色好比是魚,在熊掌和魚之間,兩者孰輕孰重自是一目了然。”


“而荀子認為,人性隻局限於食色、喜怒、好惡、貪利等情緒欲望,不管一個人是君子還是人,都無法免除這一性,至於仁義,則是人類由後所學、所行、所為而獲得的。”


“性善論和性惡論兩者看似對立,實則相輔相成,其內所蘊含的道理,我等後人受益無窮。”


“這些你們可能都懂的道理,是因為我想告訴你,夏歆。”“或許現在新聞的受眾群體大多受自身欲望主導,不喜歡那些可以傳達給他們仁義能量的文稿,但是你一定不要放棄,務必要堅持你現在所做的一切,千萬別像我和侯總編似的,最後為了討口飯吃,不得不


把自己變成如今這個鬼樣子。”


“這個世界,需要仁義的人去讓更多的人變得仁義。”


陶華輝真情流露,聽得夏歆愈發堅定了她內心的理念和觀點,同時,她也為自己能在這種領導手下做事而感到高興。


此時此刻,其實夏歆和楚漁兩個人都明白,陶華輝表麵上已經弄丟了曾經的自己,但或許,他隻是把曾經的自己藏在了影子裏。


看不出真切的形貌,卻依舊還在。


“董事長,不管仁義是生還是後學,也不管追求真相的道路上會遇到多少阻礙,我都會毫無猶豫、毫不畏懼的堅持下去。”


陶華輝倍感欣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