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三章 還說自己不是昏君?(1/3)

三位內閣大學士可是真正的孔孟之徒,氣量恢雅,當然不會跟何瑾一介少年計較。他們反而更感興趣的是,這小子接下來能說出些什麽。


要知適才一番話看似玩鬧,卻更顯出其厚積薄發。若非對兩方通貢互市有著仔細的籌謀,不可能一瞬間說出澶淵之盟及其要點。


“陛下,臣認為通貢互市前期,要先走計劃經濟模式呃,就是必須由官府主導、量入為出,嚴格控製。”


何瑾當下侃侃而談,道:“畢竟兩方乃第一次通貿,事關國庫歲入,且利潤極其巨大。倘若放任自流,商賈在其逐利本性驅使下,必然會敗壞兩方來之不易的一次和平嚐試。甚至,還可能有出現叛國資敵之事。”


老馬家的一位偉人馬克思,就在《資本論》當中說過:“資本家害怕沒有利潤或利潤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樣。一旦有適應當的利潤,資本家就會大膽起來。


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潤,他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潤,他就會活躍起來;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他便敢鋌而走險。


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他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他更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死的危險。


這句話在東方,其實也有相應的俗語:賠錢的買賣沒人做,可隻能要掙錢,殺人的買賣都會有人做。


大明同蒙郭勒津部落的通貢互市,用腳跟兒想也知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一買一賣間的利潤,至少可翻五倍之多。


如此令人眼紅的利潤,必然會使得各大有勢力的商行蜂擁而上。可何瑾卻不希望大明充裕的物資,一下滿足蒙古高原上遊牧民族的需要。


大明農耕民族對遊牧民族唯一的優勢,就是物資富裕充足。倘若不能將優勢轉化為經濟上的控製,大明政府就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權。


“由官府主導管控,我等才能將大明爛大街的物資,傾銷到蒙古高原賺取高額利潤。同時,越是蒙古人急需的貨物,我等越可以加緊控製——這才是對外商貿中,最應該做到的事情。”


話音落下,弘治皇帝和內閣大學士們,麵色不由開始激動起來:誰說這小子通敵叛國的,簡直瞎了狗眼!


如此毒辣的謀劃,正應了以己之長攻子之短的精髓。


大明可能敵不過蒙古的快馬彎刀,可若用這等鈍刀子割肉的方式,此消彼長下,蒙古高原遲早會陷入綿密的繩網當中。


等草原上的牧民,習慣了用牛羊換取生活物資。貴族們品上了大明的好茶,穿上了綾羅綢緞,還被各種美食養刁了胃口屆時,大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