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五章 該聰明時不聰明(1/4)

滏陽河,發源於太行山東麓磁州滏山南麓,故名滏陽河。流經邯鄲、順德府、北直隸、直至河間府與滹沱河匯流後稱子牙河,連通津衛。


滏陽河全長近八百多裏,是一條防洪、灌溉、排澇、航運等綜合利用的骨幹河道。同時還是一條常年有水的然河流,這在華夏北方城市十分難得。


尤其所過之處,都是富庶且少水的地區。疏通這條河流,不僅能繁榮商業,更能灌溉下遊大片良田,可謂造福蒼生。其價值之大,簡直不可估量!


“銅幫鐵底想不到,潤德你竟有毛遂自薦之雄心壯誌,為師自愧不如。”聽著何瑾的構想,姚璟不由麵露敬仰。對何瑾剛才他目光短淺,再沒一絲的怨懟之意。


因為滏陽河‘銅幫鐵底’的法,就跟毛遂有關。


戰國時,毛遂自薦與平原君到楚國求救抗秦,促成了趙楚合縱,於是留下了‘毛遂自薦’的典故。但毛遂在治水方麵的建樹,或許鮮為人知。


由於請兵有功,趙王遂封毛遂為諫議大夫,封邑曲梁。然當地地勢低窪,滏陽河洪水經常泛濫成災,百姓生活十分困苦。


毛遂到任後,疏通河道,加固堤防。為防止滏陽河決口,特意令民用紅膠泥土和泥,把河底、河幫全部抹厚四五尺,不留一點空隙。


從此之後,滏陽河不僅解除了潰決之虞,而且河道暢通。水利的興修,使這一帶農業得到了很大發展,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


後趙王視察民情,聽聞毛遂治理滏陽河的事跡,高興地言道:“如此一來,滏陽河豈非成了銅幫鐵底”?


自此之後,銅幫鐵底的法,便一代一代流傳了下來。


隻可惜,當年的銅幫鐵底,也架不住滄海桑田的變幻侵蝕。


尤其滏陽河支流繁多,處於太行山迎風坡,源短、坡陡、流急,洪水峰高量大、河道泄量上大下且彎曲,每到汛期宣泄不及,便導致洪水泛濫成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