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變革翰林,九原赴任(1/3)

翰林院。


南唐在翰林院設置上與前朝北隋有較大區別。


南唐立國後,高祖對讀書人極為重視,專設翰林院。


高祖把那些選擅長文詞的朝臣入居翰林起草詔製,之後逐漸演變為草擬機密詔製的重要機構,任職者稱為待詔。


要知道,前朝北隋的起草詔製是中書舍人的專職,但高祖認為中書舍人草擬詔製的製度難以保守機密和應付急需。


於是,高祖挑選擅長文學的親信官員充翰林院待詔,以備起草急詔,並兼撰擬詩文,以提升自己的文采素養。


在與中書舍人職責分工上給予明確,即翰林院起草的是任免將相大臣、宣布大赦、號令征伐等有關軍國大事的詔製,稱為內製。


而中書舍人所起草的則是一般臣僚的任免以及例行的文告,稱為外製。


直到李世洵繼承帝位,對翰林院進行變革。他在翰林院內部另建翰林學士院,專供草擬詔製者居住,供職者稱翰林學士,外人均稱學士。


學士院依照中書舍人之例,置學士六人,擇其中資曆深者一人為承旨。


所以,如今的翰林院其實有兩種身份,一種是翰林學士,供職於翰林學士院。一種是翰林供奉,供職於翰林院。


翰林學士擔當起草詔書職責,翰林供奉則無甚實權,並且翰林學士院逐漸成為專門起草機密詔製的重要機構,在朝廷內部有“子私人”之稱。


自有翰林院以來,官拜宰相者,最重要的便是要有在翰林院供職的經曆。簡單來,翰林院是培養宰相的搖籃,其政治地位不言而喻。


即便當不了宰相,也大概率成為六部九卿的高級長官,升遷速度非常快。


但到了李世洵手中,這個不成文的規定逐漸被弱化,翰林學士院的作用越發突出,而且隱約替代翰林院成為宰相的培育搖籃。


當朝二號宰相趙林甫,便是從翰林學士院中走出來的第一位宰相。如今趙林甫權勢滔,其朝中地位無人可撼動。


翰林院本為外朝官署,並規定一甲進士三人直接入翰林之製,狀元授修撰,從六品,榜眼和探花授編修,正七品。


在一甲前三安排上,楊俊入翰林學士院,授編撰,正六品。溫庭愷入翰林院,授編修,正七品。


但楚逸沒有入翰林,也沒有任何安排,似乎成為被遺忘的人。


這樣安排,讓那些人特別費解。


然而,此次入翰林學士院還有另外一個人,就是彈劾趙林甫的李茂鎮。


李茂鎮如同打不死的強,趙林甫接二連三派人刺殺,但總在關鍵時刻失手,刺殺失敗。


並且,對他外調地方的人事安排,竟也被吏部退了回去。


殺不死,調不走,這讓趙林甫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李茂鎮。


但問題是,他實在找不出李茂鎮的後台到底是誰,竟然比他趙林甫還要硬增。


冷不防,趙林甫意識到什麽,驚嚇一身冷汗。於是,急忙撤掉對他的圍殺堵截。


就在趙林甫苦思應對之策,又一件大事發生,更讓他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