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善惡並行(1/3)

關於人性善惡之論,楚逸在通篇閱讀《荀子大略》之後,又閱讀荀子的其他著作,對其理論有了深刻理解。


在楚逸看來,自家先生老祖荀子是以“性本惡”為理論基石,即人與生俱來就想滿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滿足便會發生爭執,因此主張人性本惡,須要由聖王及禮法的教化,來“化性起偽”使人格提高。


對於荀子的價值主張,實際上可以看做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性惡”,第二部分是“教化”,兩者缺一不可。


關於性惡,楚逸對其有著更深層次的理解。


他從現世而來,從科學角度來,人類起源於動物,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高級動物。


動物的原始本能就是生存。為了生存,便隻有殺戮。也就是,人心本源便是獸性。這才有了“人不為已誅地滅”之。


而後,有了禮義廉恥,有了思想教化,這才稱之為“人”,這才有了“惻隱之心”。


但這些都不過是一座樊籠,將人心本源籠罩其中,並沒有將其徹底消除。


有了樊籠,便有了底線,這才有了“善”。


但在極端情況下,人內心深處這座樊籠便會頃刻破碎,喪失底線,做出極端行徑,這也就有了“善惡隻在一念之間”之言。


所以,這個世上沒有絕對的善,也沒有絕對惡的。這是楚逸自己對人性是善是惡的理解。


“學生以為,人心可善可惡、可惡可善。善惡如同難兄難弟,糾纏一體,但看因緣,有的向善,有的向惡。所以,善惡俱有,好壞並存。”


荀真聽了這番話,內心觸動極大,良久沒有話。


楚逸見自家先生不話,心中也比較忐忑,畢竟這是第一次與先生正式探討非常深刻的知識。


自己的想法,對或不對,楚逸心中也沒把握。倘若與先生的想法相衝突,那是否要改變自己的想法,還是堅持己見,又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啊!


過了半晌,荀真緩緩開口道:“先祖主張人性是惡,即人生下來就自私、執著,帶著貪嗔癡而來人間為惡,怎麽能是善呢?”


隨即,話鋒一轉:“然聖人有雲,人性本善,其根本便是‘仁義禮智信’。因為,人性若惡,又怎會有這‘五常’所在。所以,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


楚逸靜靜聆聽,卻沒有接話。


荀真目光落在一片竹葉上,然後便站在那兒,一動不動,整個人似乎與地融於一體。


楚逸驚訝發現,有那麽一瞬間,楚逸竟然覺得眼前空空如也,根本沒有自家先生的身影。


此時,荀真意識沿著光陰長河一步一步往前走,便走便:“曾經遊學時,巧遇一位佛門高僧。當時因煩惱無法解除便向他請教。我問高僧‘願大師慈悲,教我一個解脫法門?’大師便問我,‘誰捆你了,你要解脫?’。當時,我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