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節(1/3)

方的稱呼,也就是說地圖上不會用這個名稱來標注某個地方。徐曉龍的一個警校同學幫了大忙,他很謹慎和信任這個同學,讓同學暗地裏打聽這地方。


徐曉龍這個同學本來根本就沒有線索,也沒有聽說過“九門嶺”這個地方,但是在抓掃黃的時候抓到了幾個打工的十七八歲的小孩,他詢問起其中一個小孩家是哪裏的時候,那小孩兒說是燕窩村的。徐曉龍的同學根本就沒有聽說過這個地方,雖然名字裏帶著個“燕”,但是也很有可能是個鳥都不拉屎的地界。


“哪兒?”警察再問,意思是讓他交待清楚。


“燕窩村,”那小孩兒戰戰兢兢的回答,“在‘九門嶺’下頭……”


突然,小孩兒又改口了,“是南嶺。”


警察火了,“到底是哪?你家在哪你還不知道嗎?”


“南嶺,南嶺下麵的燕窩村……‘九門嶺’也是那!”


警察記得徐曉龍曾經向他打聽過這個叫“九門嶺”的地方,所以格外用心。


【第六個故事續7:故地(5)】


於是徐曉龍這位同行兼同學的警察同誌仔細的詢問了這個小孩兒“九門嶺”的位置,至於原因嘛,說白了“南嶺”我們這兒的人並不陌生,我居住的城市就在“南嶺”的附近,不過“南嶺”十分廣闊,“南嶺”的另一端甚至到達了另外一座城市。不過因為地形的緣故,“南嶺”上不能修路,隧道也沒有打通,所以這座山的深處鮮有人煙。至於“南嶺”為什麽又被稱為“九門嶺”,那個小孩兒也說不清楚,隻是說村子裏有的老人還把“南嶺”叫做“九門嶺”。


在得到這條很有用的線索之後,我要做的事情就是確認,我找時間開車去了一趟“南嶺”附近的燕窩村,沒有想到燕窩村就在市郊不遠的地方,這裏是這座城市與“南嶺”的交匯處。我去了村裏歲數較大的一位老人家裏,老人身體硬朗,眼不花耳不鳴,很溜到的告訴我“南嶺”就是“九門嶺”。


我問及原因,老人繪聲繪色的告訴我,“南嶺”在古代的時候被稱作“九門嶺”,因為古代地方官員如果有遞交朝廷的加急奏報必須經過這裏,可是這座山阻擋了去路,所以隻能沿著山邊的各個城鎮前進。在山下周邊,一共設立了九個驛站,這九個驛站將整座長條形的山圍了起來。故而“南嶺”最初的名字叫做“九門嶺”。民國時期,九個驛站就隻剩下了三個,而且已經廢棄不用。建國之後最後的三個驛站連舊址也沒了,又因為時代變遷,當地政府認為不應該在繼續用帶著“封建”味道的名字稱呼這座山,所以就被改成了極為平凡的名字“南嶺”。


我最初得到這個信息的時候還是有困惑的,比如說“九門嶺”這個名字除了年紀非常大的人和住在這周邊的人可能知道之外,其他人應該不會知道了,那麽郭保全為什麽會知道呢?就算他知道,他也應該稱呼這座山為“南嶺”才是。看來“九門嶺”這個名字對郭保全來說意義非凡。


得到這個線索之後我應該感到非常的興奮,但是我卻怎麽也高興不起來,不僅僅是我的矛盾心理,還因為“南嶺”實在太大了,就算“南嶺”真的就是“九門嶺”我也是一點轍也沒有。


這種時候甚至工作繁忙的夏東陽也幫我去查找了相關的資料,因為有了線索,所以查找的方向很明顯了,這種問題應該去谘詢當地的學者,曆史學家,夏東陽找到了一些線索便回來告訴我,一位學者告訴他,當地政府之所以把“九門嶺”稱作“南嶺”是因為這座山雖然不算是十分偉岸,也根本沒有辦法跟那個南部最大的山脈南嶺相提並論,但是實在是不能修路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