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大山腳下的小學(2/4)

山村。小山村的背後是一座大山,山上的植被不多,隻零星地長著些低矮的灌木,所以遠遠望去,一片荒涼盡收眼底。學校在村子的後麵,靠近大山,據村長講當初的選址是因為這裏比較背靜,建校時取材也較方便。學校共有兩排房,前麵的一排是學生教室,後麵的一排是教師辦公室和一些儲藏間。


算艾錦雲在內不過六個教師,有四個教學班,高一點的年級是要到古鎮上去讀的。這樣的一所學校,在現代化的創建風暴中也被推上了改革的舞台。村長含著眼淚將山上僅有一片樹木砍了,換了錢購置了上級要求的各種設備,為此還受到了鄉裏的表揚,成了遠近聞名的典範。


一時間各山村小學紛紛效仿,經濟條件本不富裕的邊遠山區竟超出想像地克服了種種困難,而一躍走在了小鎮的前麵。


校長是個五十多歲的突頂,戴著一副老花鏡,一臉的書呆子氣。見了艾錦雲甚為驚訝,他想不到如此嬌小的一個女教師居然來到了這大山深處,學校裏的女老師本不多,總共才兩個人,艾錦雲的到來無疑給這裏增添了無限地風景和想往。


歡迎會在簡陋的辦公室舉行,一同前來的當地局領導做了簡單介紹,隨著數得清的掌聲,雙方開始了口號似的互動。最後,局領導打斷了大家的談話,大聲說:“你們就不用互相客氣了,以後就是一個戰壕裏的了,互相關心互相照顧。”又轉身向艾錦雲,“有什麽困難盡管和局裏講,一定全力幫助。”


臨走時又千叮嚀萬囑咐地對老校長說:“艾老師在當地也是個尖子,讓你的老師好好向她學學,另外一定要照顧好人家,為以後打下個好的基礎。”老校長點著頭。


最初的幾天,學校沒有給艾錦雲安排課,而且還讓那名女老師陪她一起熟悉學校和村子的環境。


學校的規模很小,四個教學班,六個老師,一個校長,總共不到百十人。山村也不大,而且還很分散,這兩家,那三家,都在大山腳下,由彎彎曲曲的山路相互溝通。人說有山有水有風光,可這裏給艾錦雲的感覺隻有兩個字:落後。山是窮山,水是惡水,這窮山惡水間的人們與大都市像是根本風馬牛不相及,甚至對如此看重教育都很是奇怪,在他們眼裏,你認識多少字也不如開出一塊田,養活一棵樹。在這裏最常見的“電器”就是收音機,倒不是人們不愛看電視,而是覺得花那麽多錢買一個不值。手機卻幾乎每個大人都有,盡管多是二手的,但他們覺得這是個好東西,尤其是山路彎彎的,找個人比以前可省勁兒多了。


學校背後的大山很陡,青石不多,多是由泥土混成的,當地人管它叫土山,盡管土多,卻沒有什麽植被,女老師告訴艾錦雲,這座山有些特殊,它孤零零的不與其它山脈相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